西昌高三复读 你是否已经想清楚是否真正的要复读?这个才是对于所有的有复读意愿的学子最重要的问题!想清楚这个问题,再考察学校都还来得及!西昌高三复读可以了解一下新学高考!
西昌高三复读入学检测选择题摘录 1、图中的甲、乙、丙表示“3S”技术,①表示提供定位信息的功能,②表示反馈信息处理结果的功能,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运用甲技术可以确定在印度洋中被索马里海盗劫持船舶的精确位置
B.运用乙技术可以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进行动态监测
C.运用丙技术可以分析容易发生泥石流区域的分布情况
D.“嫦娥二号”利用甲技术获取月球表面的信息
10.在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救灾过程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 )
A.为救援车辆定位、导航
B.提供灾区实时影像资料
C.为救灾车辆设计行车路线
D.确定人口伤亡数量
【知识点】区域可持续发展 单元测试
【答案】
AB
2、下面关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B.各民族大聚居、小杂居,相互交错居住
C.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 D.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
【知识点】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单元测试
【答案】
A
3、读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完成18~19题。

18.“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
A.采集和渔猎 B.耕作和灌溉
C.采矿和冶炼 D.建坝与筑路
19.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知识点】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答案】
解析: 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的主要是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作用于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利用气候资源,生产出稳定而可靠的食物。这一时期,人类已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 18.B 19.C
4、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问题。

上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③①④ D.③④①②
【知识点】城乡规划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答案】
B

5、下列城市化进程图分别表示的国家是( )

A.① 中国 ② 美国 ③ 英国 ④ 阿根廷
B.① 阿根廷 ② 美国 ③ 英国 ④ 中国
C.① 中国 ② 阿根廷 ③ 英国 ④ 美国
D.① 阿根廷 ② 英国 ③ 美国 ④ 中国
【知识点】城市与地理环境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答案】
B
6、被称为新教的的罗马的城市是
A.维登堡 B.伦敦 C.巴黎 D.日内瓦
【知识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答案】
C
7、17.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被看作是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君主专制制度已被推翻 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
【知识点】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
【答案】
C
8、《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答案】
B
西昌高三复读 9、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梨
【知识点】古代史 单元测试
【答案】
C
解析:
略
10、21.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曾说:“有一群社会贵族精英,他们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这里说的“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而实现了“换掉了”目的的历史事件是
A.国王与议会之间爆发内战 B.处死国王成立共和国
C.“光荣革命” D.承认美利坚民族独立
【知识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答案】
C
11、 1896年至1899年张謇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驱使他与“学而优则仕”传统道路告别的社会背景是
A.中国政府大力扶植私人办厂 B.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C.“办厂自救”成为时代最强音 D.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
【知识点】其他
【答案】
B
解析:
略
12、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
A.体现了实业救国思想 B.体现了爱国主义情感
C.体现了阶级斗争思想 D.体现了追求民主思想
【知识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答案】
C
最后感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新学高考专注高考,祝所有的高考学子都能金榜题名迈入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