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高考复读 绵竹高考复读,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应试教学!建校以来,已培养成千上万的学子迈入理想大学!
绵竹高考复读入学检测选择题摘录 1、37.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其子代性状呈现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0或1条Y染色体
B.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使亲子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维持恒定
C.双亲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进入每个配子中的染色体是随机的
D.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进行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知识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答案】
C
2、
如图曲线I表示黄豆在最适温度、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在y点时改变某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Ⅱ的变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与y点相比较,x点时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低 B.在y点时,适当升高温度可导致曲线由Ⅰ变为Ⅱ C.制约x点时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 D.制约z点时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
【知识点】光合作用
【答案】
解:A、与y点相比较,x点时,光照强度较弱,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较少,C3化合物还原减少,导致浓度较y点时高,故A错误; B、题目中提到是在适宜温度下,如果再提高温度,会降低光合作用速率,故B错误; C、制约x点的光合作用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如:光照强度、CO2浓度等,故C错误; D、z点在图Ⅰ曲线上,表示在适宜温度下,提高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提高,表明此点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不是温度和光照强度,可能是CO2浓度,故D正确. 故选:D.
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还原性糖和蛋白质中所使用的试剂一般依次是()
A. 班氏试剂、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
B. 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
C. 苏丹Ⅳ染液、碘液、斐林试剂
D. 苏丹Ⅲ染液、班氏试剂、双缩脲试剂
【知识点】组成细胞的分子
【答案】
D
4、在生物实验中经常涉及酒精,下列相关实验中关于酒精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在脂肪鉴定实验中,用50%的酒精溶液可以洗去浮色
B、在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用75%的酒精溶液对解离后的根尖进行漂洗
C、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溶解色素
D、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中,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鉴定酒精的生成
【知识点】细胞增殖
【答案】
B

5、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长毛和短毛 B.猫的黑毛和白毛
C.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D.人的身高和体重
【知识点】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
D
6、在人体正常的肌肉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主要流动方向是
A.蛋白质→DNA→RNA B.蛋白质→RNA→DNA
C.DNA→RNA→蛋白质 D.RNA→DNA→蛋白质
【知识点】基因的概念与表达
【答案】
C
7、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表述的是( )
A.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沈阳
B.日本731部队是一支细菌战部队
C.1949年北平国共和谈最终破裂
D.国共两党,合则利,分则弊
【知识点】其他
【答案】
D
解析:
略
8、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知识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答案】
D
绵竹高考复读 9、.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上是
A. 内迁的过程 B. 汉化的过程 C. 农耕化过程 D. 封建化过程
【知识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答案】
D
10、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 B. 中外艺术的交融性
C.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汉字与书画
【答案】
D
解析:
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而材料中的壁画分别反映的就是当时的时代背景。
11、穿越时空,假若你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你可以做到的是
①用楷书抄写《论语》 ②学习《九章算术》
③带朋友去看杂剧 ④吟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A.①③ B.②④ C.④ D.全部无法做到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答案】
C
12、21.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技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资产阶级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
【答案】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科技革命并不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科技革命也不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资产阶级的需要的确是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材料的主旨并非如此,材料的主旨是强调“电气时代”、“电子时代”及均是强调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故答案选D。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
最后还是得在强调,高考复读想要成功,选对学校是前提,新学高考期待你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