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高三复读 绵阳高三复读选学校,必须综合对比,多渠道了解!结合自己的高考成绩与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绵阳高三复读入学检测选择题摘录 1、叙利亚人口稠密,地形以高原为主,经济以农业为主,出口棉花与小麦,但工业落后。读图,回答25~26题。

25.该国种植棉花的优势是
①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②距海近,降水丰富 ③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④距海近,便于棉花的出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该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部沿海地区,冬季降水较多 B.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人口密度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 D.工业落后主要是因为石油等矿产贫乏
【知识点】区域地理 单元测试
【答案】
CA
2、 读“某海域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

流经该海域的洋流可能是
A.巴西暖流 B.加利福尼亚暖流 C.加那利寒流 D.本格拉寒流
【知识点】水的运动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D
3、 下图①②③为几条重要的地理界线,据图回答问题。

关于界线②、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为内外流域界线,③为森林与草场界线
B.②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③为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界线
C.②为森林土与非森林土界线,③为东、中部经济带界线
D.②为400毫米年降水量界线,③为农牧业界线
【知识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的差异
【答案】
B
4、 下列各地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明显地区优势的是
A.藏北高原——沼气 B.内蒙古高原——风能
C.四川盆地——太阳能 D.浙江——潮汐能
【知识点】能源安全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答案】
BD
解析:
略

5、读深圳和长沙两地某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表(单位:元),完成14~15题。
| 生产成本 | 市场平均价格 |
技术 | 原料 | 劳动力 | 其他 |
深圳 | 1990年 | 1 | 5 | 8 | 4 | 28 |
2008年 | 1.2 | 6 | 18 | 6 | 32 |
长 沙 | 1990年 | 1 | 5 | 6 | 2 | 28 |
2008年 | 1.2 | 6 | 10 | 3 | 32 |
14.生产该产品的工厂属于 ( )
A. 技术导向型企业 B. 劳动力导向型企业
C. 原料导向型企业 D. 市场导向型企业
15.该类工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的主要目的是 ( )
A. 接近原料产地,降低生产成本
B. 接近消费市场,降低交易费用
C. 接近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方,降低生产成本
D. 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校,获得技术支持
【知识点】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单元测试
【答案】
BC
6、 民国十一年,孙中山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进行了一系列不懈努力,其中不包括:
A.实现国共合作 B.颁布《临时约法》
C.发动国民革命运动 D.提出“新三民主义”
【知识点】其他
【答案】
B
解析:
略
7、 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珠三角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 D.天津地区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略
8、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答案】
D
绵阳高三复读 9、.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
A.均田制 B.井田制 C.土地私有制 D.公有制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答案】
B
10、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诸卿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答案】
B
11、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答案】
B
12、 《元史》记载:“至正十一年(1352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铸至正通宝铜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腾涌,价逾十倍。”由上述材料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滥印纸币引起通货膨胀现象 B.白银尚未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纸币的发行不利于经济发展 D.滥印纸币造成商品价格下降
【知识点】其他
【答案】
A
解析:
略
最后还是得在强调,高考复读想要成功,选对学校是前提,新学高考期待你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