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高三复读学校 江油高三复读学校,选对学校是关键!四川新学高考一所只专注高考应试研究的全日制学校,绝对值得你的了解!
江油高三复读学校入学检测选择题摘录 1、对“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根尖细胞全部处在分裂后期
B.染色时间越长,染色效果越好
C.解离时间长,不会破坏细胞结构
D.同一视野内,用高倍镜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少
【知识点】细胞增殖
【答案】
D
2、如图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B. 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C. 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D. 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知识点】酶与atp
【答案】
D
3、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对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让其中一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1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有98个噬菌体的DNA含32P
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知识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答案】
D
4、下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
B.细胞膜表面①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C.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②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③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答案】
①为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外侧,起识别等功能;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与细胞间信息交流密切相关;②是磷脂分子,而构成细胞膜基本骨架的应为磷脂双分子层,故C错误;图中的③为膜蛋白,如载体,其种类及含量能决定物质进出,因此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
答案:C

5、2011年4月的“阴性艾滋病”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关注,由此加重了人们的“恐艾”心理。关于艾滋病病毒(HI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HIV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B.由于HIV属于细菌,所以其营寄生生活
C.获取大量HIV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含丰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
D.HIV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知识点】生物基本特征
【答案】
D
6、1.下列有关酶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形成ATP,但形成的场所不同
B.酶之所以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是因为它们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时应选择斐林试剂
D.若人体静脉滴注ATP注射液来治疗心肌炎,则ATP到达心肌细胞内
【知识点】酶与atp
【答案】
C
7、晚清时期的革命刊物《湖北学生界》有一篇文章宣扬说,西装之精神在于发奋踔厉,雄武刚健,有独立之气象,无奴隶之根性,穿了它可振工艺,可善外交,可以强兵强种云云。下列对于该文章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有( )
①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向往 ②对西装的作用有夸大之嫌 ③反映了革命党人挽救民族危机的迫切心情 ④凸显了服饰的社会功能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知识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西装之精神在于发奋踔厉,雄武刚健,有独立之气象,无奴隶之根性,穿了它可振工艺,可善外交,可以强兵强种云云”可知,材料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西方文明的向往以及革命党人挽救民族危机的迫切心情,凸显了服饰的社会功能,①③④正确;但材料也夸大了西服的作用,②正确。故选D项。
8、6.“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是指
A.土地国有制 B.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 D.盐铁专卖政策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答案】
6.C
江油高三复读学校 9、27、明朝中后期,出现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 自然经济解体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答案】
D
10、 法国大革命中,曾于1792年建立过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但1804年,拿破仑又建立起第一帝国,这一变化中没有实质变化的是 ( )
A.阶级基础 B.国家政体
C.政府内外政策 D.与人民关系
【知识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答案】
D
解析:
略
11、明朝《四方斋丛说》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乾隆《元和县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两段史料包含的相同信息是
A.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 B.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商品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答案】
D
1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
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C.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D.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答案】
D
最后感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新学高考专注高考,祝所有的高考学子都能金榜题名迈入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