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高三复读学校 阿坝高三复读学校选学校,必须综合对比,多渠道了解!结合自己的高考成绩与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阿坝高三复读学校入学检测选择题摘录 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培养皿中的大肠杆菌菌落属于
A.细胞层次 B.种群层次 C.群落层次 D.系统层次
【知识点】生命系统层次
【答案】
B
2、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是:
A.糖原和纤维素 B.淀粉和糖原 C.淀粉和纤维素 D.蔗糖和麦芽糖
【知识点】组成细胞的分子
【答案】
C
3、下列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B.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C.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都加倍 D.核膜在分裂前期解体,重新形成在分裂后期
【知识点】细胞增殖
【答案】
解:A、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消失于分裂后期,A错误; B、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B正确; C、分裂间期DNA含量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C错误; D、核膜在分裂前期解体,在末期重新形成,D错误. 故选:B.
4、5.生物实验中常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
B.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
C.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
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詹纳斯绿B)对线粒体染色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答案】
C

5、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蓝藻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 ⑥青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⑧发菜
①⑦⑧ B、①②⑥⑧ C、①③④⑦ D ①②⑥⑦⑧
【知识点】生物基本特征
【答案】
A
6、以下关于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理隔离是形成生殖隔离的必要条件
B.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一定能够自由交配
C. 六倍体小麦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单倍体小麦可看作一个新物种
D. 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四倍体西瓜可看作一个新物种
【知识点】变异与进化 单元测试
【答案】
D
7、 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 )
A. 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 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 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 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知识点】其他
【答案】
D
解析:
略
8、《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疏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执行 |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答案】
D
阿坝高三复读学校 9、.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标志着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下列关于《告台湾同胞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发表该公告的是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B.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得到了成功运用
C.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D.达成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识
【知识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答案】
C
10、 史载:唐太宗时曾有大臣奏请修长城,太宗一笑置之,曰:“安事劳民。”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①唐太宗缺乏应有的文物保护意识
②唐初无边患,长城已无防御作用
③唐太宗心存百姓,不愿浪费人力物力
④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唐中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知识点】其他
【答案】
C
解析:
略
11、在八百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这里却成为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这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法国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答案】
C
12、 1948年7月,某国率先向世人宣布:它已经向国民提供了“从
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
A
解析:
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从摇篮到坟墓”说明福利制度的完善。
最后还是得在强调,高考复读想要成功,选对学校是前提,新学高考期待你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