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洪高考复读班 你是否已经想清楚是否真正的要复读?这个才是对于所有的有复读意愿的学子最重要的问题!想清楚这个问题,再考察学校都还来得及!射洪高考复读班可以了解一下新学高考!
射洪高考复读班入学检测选择题摘录 1、 读下面中国政区图,读图回答问题。

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知识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答案】
C
2、 关于水对碳酸岩类岩石的溶蚀力的大小,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越多,溶蚀力越大 B. 有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
C. 无机酸越多,溶蚀力越大 D. 水的流动性越弱,溶蚀力越大
【知识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内力作用与地貌
【答案】
D
解析:
水的流动性越强,溶蚀力越大。答案为D 项。
3、 下图为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若图中甲为高气压中心,则( )
A.甲为亚洲高压 B.乙为印度低压
C.丙为亚洲高压 D.丁为夏威夷高压
【知识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大气运动
【答案】
A
4、由于国家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而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城市是( )
A.大庆 B.攀枝花 C.金昌 D.珠海
【知识点】人口与地理环境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答案】
D

5、 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图中A、B所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A.小麦、水稻 B.小麦、谷子
C.玉米、水稻 D.水稻、小麦
影响A、B两地区粮食作物有所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条件不同 B.海拔高度不同
C.水热条件不同 D.耕作制度不同
流经B地区的河流名称是
A.渭河 B.湘江 C.汉江 D.赣江
【知识点】中国地理 中国区域差异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解析:
略
6、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答案】
C
7、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不是凭空捏造的,它需要具备特定的人、物方面的主客观条件,还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B、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C、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开展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知识点】其他
【答案】
D
解析:
略
8、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D.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知识点】其他
【答案】
B
解析:
略
射洪高考复读班 9、 始终把“从黑暗至光明,从斗争走向胜利”作为座右铭的是:
A、梵高 B 、莫扎特 C 、柴可夫斯基 D 、贝多芬
【知识点】其他
【答案】
D
解析:
贝多芬一直在与自己的命运进行抗争。
10、中国古代为有效应对水患和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被迫采取严格的指令性社会管理方式,并以儒家、法家等学说来论证这种社会管理方式的合理性,以强化指令性管理。这种“指令性社会”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 D.行省制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案】
C
11、1957~1966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
A.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答案】
A
12、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知识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王安石变法
【答案】
D
最后感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新学高考专注高考,祝所有的高考学子都能金榜题名迈入理想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