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遂宁高考复读班去哪里好-高考复读政策2021

你是否已经想清楚是否真正的要复读?这个才是对于所有的有复读意愿的学子最重要的问题!想清楚这个问题,再考察学校都还来得及!遂宁高考复读班可以了解一下新学高考!
1、1928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R型菌和S型菌是肺炎双球菌的两种类型),下列对此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第四组 | |
实验 处理 | 注射活的R型菌 | 注射活的S型菌 | 注射加热杀死的S型菌 | 注射活的R型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菌 |
实验 结果 | 小鼠不死亡 |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菌 | 小鼠不死亡 | 小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分离出S型活菌 |
A.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必须将四组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
B.实验结果说明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
C.获得该实验结论的关键步骤是第4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型活菌
D.该实验的结论为:DNA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知识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答案】
解:A、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时,四组实验必须相互对照,如将第一组和第四组进行对照,说明R型细菌不能自动转化成S型细菌,A正确;
B、本实验说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B正确;
C、获得该实验结论的关键步骤是第4组小鼠死亡,且能从死亡小鼠中分离出S型活细菌,通过与其他三种对照,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某种物质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C正确;
D、该实验不能说明DNA是转化因子,D错误.
故选:D.
2、在洋葱根尖细胞中,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多少种?
A . 5 、2 、8 B . 4 、2 、2 C . 5 、2 、2 D . 4 、4 、8
【知识点】组成细胞的分子
【答案】
A
3、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 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人肺泡内
C.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D.水分子出入细胞
【知识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答案】
C
4、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和肌肉中的肌动蛋白结构不同的原因是
A.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B.所含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C.所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键的空间结构都不同
【知识点】组成细胞的分子
【答案】
D

5、如表为某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处理前 | 用鱼滕酮处理后 | 用乌本苷处理后 | ||||
细胞内 | 血浆中 | 细胞内 | 血浆中 | 细胞内 | 血浆中 | |
K+(mmol/L) | 145 | 5 | 11 | 5 | 13 | 5 |
Mg2+(mmol/L) | 35 | 1.4 | 1.8 | 1.4 | 35 | 1.4 |
A.鱼滕酮对K+载体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也抑制了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B.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C.鱼滕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影响K+和Mg2+的运输
D.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知识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答案】
解:A、由于用鱼滕酮处理后,细胞对K+和Mg2+的都受到影响,所以鱼滕酮对K+载体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也抑制了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A正确;
B、人体成熟红细胞中的K+和Mg2+浓度明显高于细胞外的血浆浓度,正常情况下血浆中K+和Mg2+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和能量,B正确;
C、当用鱼滕酮处理人体成熟红细胞后,鱼滕酮对K+和Mg2+的吸收都有抑制作用,说明鱼滕酮可能是影响ATP供应或载体的功能,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不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
D、用乌本苷处理后细胞内K+含量下降,Mg2+的含量不变,说明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D正确.
故选:C.
6、如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3
B.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46
C.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1
D.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
【知识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答案】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结束时染色体减半,但此时DNA分子数目和体细胞相同,即n为46,A错误;人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末期由92条染色体变成46条,B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关系由1∶2变为1∶1,C正确;人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末期由4个染色体组变成2个,D正确。
答案 A
7、 下列中华文明成果中,最能体现各民族共同创造事实的是( )
【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答案】
B
解析:
本题属于图片式选择题,解答时首先要判断A、B、C、D分别反映的是赵州桥、龙门石窟、地动仪、司南。龙门石窟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融。正确答案为B。
8、27. 下表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时间 | 英国 | 美国 | 德国 |
1860年 | 27.5 | 9.1 | 6 |
1900年 | 19 | 13 | 12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B.经济危机的影响
C.交通运输的改进 D.世界市场的形成
【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两次工业革命
【答案】
A

9、.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
A.尚未确立明确的革命目标 B.受到共产国际的强烈影响
C.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 D.已逐渐克服教条主义倾向
【知识点】近代中国反侵略 求民主的斗争
【答案】
【试题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从莫斯科或从西欧回来”“轻视理论”“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等信息说明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较深,故B项正确;A说法错误,当时中共革命目标比较明确;由于对中国革命性质搞不清,所以没有“正确认识到农村根据地的地位”,故C现错误;当时中共受共产国际影响,说明还没有克服教条主义倾向,故D项错误。
10、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知识点】现代史 单元测试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的问题,斯大林模式初期成效显著,但还不能说是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尤其是对于集体农庄而言;斯大林模式前的新经济政策并不存在大的弊端,相反实施过程中却产生了不少的弊端;斯大林模式取得重工业和造出核武器等成绩,这并非出自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而是得益于斯大林开创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国家力量搞出来的。故选D。
11、22.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答案】
22D
12、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决定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
1953~1957 | 1958~1962 | 1963~1965 | |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 | 38.7 | 54.9 | 48 |
流入农业的资金(%) | 7.6 | 11.4 | 18.4 |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 | 53.7 | 33.7 | 33.6 |
A.国家经济政策 B.经济发展规律
C.产业结构现状 D.国际关系格局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答案】
【知识点】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答案】A 解析:从表中我们可知,1958~1962年期间流入重工业的资金大幅度增加,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减少;1963~1965年期间各种资金流动比较合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1962年期间中国进行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1963~1965年期间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所以答案选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图表中时间以及相关信息正确理解
最后还是得在强调,高考复读想要成功,选对学校是前提,新学高考期待你的考察!
相关文章
- 绵竹高考复读学校升学率-要不要复读
- 乐山高考复读学校-复读学校收费标准
- 江油高三复读学校一年费用大概是多少-新高考改革还能不能复读
- 绵竹高三复读哪里好-公办高考复读学校
- 巴中高三复读学校收费标准-高考能不能复读
- 四川高考复读班需要多少钱-高考复读如何选学校
- 内江高考复读班哪里好-公办高考复读学校
- 德阳高考复读班升学率-新高考改革还能不能复读
- 遂宁高考复读学校招生要求-新学高考复读学校
- 甘孜高三复读全日制-公办高考复读学校
- 绵阳高三复读2021年-新学高考复读学校
- 绵竹高考复读班哪里好-高考复读如何选学校
- 阿坝高三复读如何收费-高考复读好不好
- 遂宁高考复读去哪里好-高考能不能复读
- 眉山高三复读学校去哪里好-要不要复读
- 自贡高三复读学校招生条件-新高考改革还能不能复读
- 内江高考复读招生要求-高考复读怎么找学校
- 达州高三复读学校排行榜-新学高考复读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