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生文化课冲刺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语文命题的理性走向
——2016年高考语文江苏卷述评
■ 江苏省苏州中学 程振理
今年高考语文江苏卷总体平稳,彰显人文,可谓感性中不乏理性,沉稳中不乏灵动,真正体现了江苏卷的时代气、现实感、生活性、文化味等特点,突出了高考语文对学生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综合考查。
一、命题选材贴近现实生活
江苏卷语用题或涉及“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第1题),或涉及“评书、古琴、尾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第5题),或涉及“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第4题);文言文涉及“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诗歌题涉及“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现代文涉及“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等,无疑都是源自现实生活的语用素材。
语文试题取材于现实生活,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长期以来,不少教师为考而教、不少学生为考而学的不良风气滋生漫延,导致不少师生学教语文应试化、模式化、机械化,明显背离了语文学科的根本之道。语文者,语言也。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素养与能力皆源自生活,因而语文命题与考查皆关乎生活情理,这才是语文教考一体化而非两张皮的归真返本之途。
二、题型设计聚焦语用能力
无论是古诗文和现代文的主观题,还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客观题,江苏卷在题型设计上都旗帜鲜明地聚焦语用能力。例如第2题“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第3题“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第4题“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第8题“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第10题“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第17题“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均是对学生语用能力的考查。
聚焦语用的题型设计,是对近年来“语文教什么”和“语文学什么”激烈讨论的最好回答。实施新课改以来,教学一线出现了不少“伪语文”“杂语文”现象,随着讨论与争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语文人逐渐达成了共识,即语文应是一门关乎语言文字学习与运用的工具性学科。因而高考语文命题聚焦语用能力考查,乃是引领教学一线回归语文正途之举。
三、考查立意指向语文素养
江苏卷向来注重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立意考查。例如今年的题型设计,既考查了学生对张岱《家传》这类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也考查了学生对辛弃疾《八声甘州》这类宋词的鉴赏与评价,既考查了对沈从文《会明》这类小说的领悟与探究,还考查了对郭英德《成人不自在》这类论述文本的思辨与分析,即便在语用考查模块,也设计了“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这样的题型。
这些题型形式多样,考点各异,但如同一张密集织就的知能网络,涉及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方面面,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考查。学生想要冲关赢分,必须调动起十几年饱读诗书的广博积累、历练社会的切身体验、分析问题的系统思维、概括思辨的语用表达等等,真可谓“书到用时方恨少”、“日积月累见出真功”。
四、作文题旨引领个性创新
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每年也最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16年江苏卷作文是“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要求考生根据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这道作文题,既贴近学生生活,又极具时代感。命题材料本身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与“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具有内在的辩证性,“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与“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更给人以深刻的思辨性,而“个性的彰显”与“创新意识的闪现”,则进一步引导考生辩证地看待问题、积极地规划人生,体现了江苏卷鼓励创新、彰显个性的时代特点。
总之,江苏卷作文题延续了近年来一贯的命题风格,选材贴近生活,学生易于上手,思考空间广阔,利于展示才华,充分彰显了江苏卷开放、包容、思辨、进取的命题宗旨。
[注:本文系《语文报》特约稿,发表于《语文报·高考版》2016年6月“问试2016——高考语文名家解读”专辑。]
对于艺术生文化课冲刺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艺术生文化课冲刺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人生有大疲惫,在复杂处藏。人,_______;_______。这反映处的现实问题是:更多的人,________,__________。
①要活出简单不容易
②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
③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
④要活出复杂来却很简单
A. ①②④③ B. ①④②③ C. ②③①④ D. ②③④①
2、 《中国石拱桥》选段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文中画线语句“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一句中,“设计”指的是什么?选出理解准确的一项( )
A.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B.两个小拱
C.大拱和小拱 D.一个弧形的桥洞
下面三句引自文中的话角度各不相同,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作者说“赵州桥非常雄伟”。
张嘉贞说赵州桥“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张 说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A.施工技术 总体外观 艺术效果 B.艺术效果 施工技术 总体外观
C.总体外观 施工技术 艺术效果 D施工技术 艺术效果 总体外观
选文中划线部分运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什么?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准确地说明对象,必须用语准确,讲究分寸,体会下面加黑词语的作用。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
3、 ,疑义相与析。 (陶潜《移居》)
4、 综合实践活动(9分)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班里准备在这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参与了这次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几条名人语录,请你推荐—则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包括作者和名言)。(3分)
(2)“小演说家”明明准备在活动中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但有一则不符合他演讲的主题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不符合要求的理由。 (3分)
材料一:现在常听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号,那他决学不到什么技巧。(节选自茅盾《论“入迷”》)
材料二: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
材料三:最近,东方图书市场内各类包装精美的高价图书特别畅销,不少人买了是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的。对此现象,有关学者认为,将包装精美的图书作为礼品送给别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重视,但如果仅限于此,就会流于形式,导致读书浮华风气的蔓延。
(3)4月22日下午,你去邀请语文王老师参加这次班会活动。请你将对 王老师说的话写出来。 (3分)
5、 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 当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B. 当你乘车被人踩了脚时,你说:“喂,怎么回事,没长眼啊!”
C. 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D. 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给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