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文化课培训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之古今中外名人事例集锦
好多都在说高中语文作文难写,其实高中作文是有套路可循的,掌握住基本的方可以了。主要的是掌握大体段落结构,积累素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之古今中外名人事例集锦,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语文之古今中外名人事例集锦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分析:是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即使过程艰幸,最终也能有所收获。
话题:“成功的曲折”“永不言败”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
高中语文之古今中外名人事例集锦
荆柯却不明智,他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他在卫、在榆次、在邯郸之时,人们对他的期待很低,卫元君不用他,盖聂“怒而目之”,鲁勾践“怒而比之”,这些人都看不起他,而他自己却认为自己不是平凡之人,整日与高渐离饮于市,歌于市,旁若无人,最后还真被太子丹看中,担负起刺秦的重任。结果,秦王没死,自己这方先死了田光、樊於期,最后自己死了不算,还加速了燕的灭亡。太子丹开始说他能刺秦时,荆柯还说“恐不足任便”,没想到,经不住太子的“固请”,荆柯竟不顾此“国之大事”而接了这个活,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他荆柯就被别人的期待弄昏了头。结果,在他死后,鲁勾践笑话他说:“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囊者吾叱之,彼以为我非人也。”
古时,荆轲因勇刺秦正为人称颂。的确,荆轲的勇气是非同一般的,然而,我总觉得荆轲死得糊涂。记得《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是“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观历史,此话可算得至理名言了。战国后期,七个诸侯国再加上七零八碎的许多小国,中国被分得支离破碎,多年战事,弄得民不聊生。这时候,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是民心所向,可惜,荆轲不知这个理,他一心一意要杀秦王,促成那一批势单力薄的小国。不过,荆柯毕竟只是一介书生,战国以前的历史也不很长,他不明白分久必合的道理是不足为怪的。荆轲死了不算,秦王恼羞成怒,下令立刻攻打燕,救燕不成反加速了燕的灭亡,荆轲实在太失算。所以,荆轲不但没救燕,还加速了燕的灭亡,真是太糊涂了。
高中语文之古今中外名人事例集锦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
高中语文之古今中外名人事例集锦
泱泱诗海平平仄仄的源头是离骚,他的每一首诗都是一粒饱满的种子,播进土壤就会长出一棵橘树,一茎绿荷一兜灵芝一朵兰花,带着他襟袖间两千年前遥远的芬芳。
他的诗是淋漓的血液/和着泪水的苦涩,一滴沾唇便让人永远保持清醒/而不是美酒/让浊世在惨笑中,醉倒……
他的诗是烈火/却烧不透黎明前的夜,是荆棘林里一行漫长的跋涉,弯弯曲曲寻找一个光明的出口,他将自己的肝胆燃成灯油,又磨成墨汁,写下旧时代浓黑的咒语。
他的诗歌在那个时代遭到嘲笑,甚至围攻而今却成了一面旗帜,在人类精神的上空飞扬、生动,龙的传人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纵被罢逐流放,也不随其流而扬其波。汤汤的汨罗江最终收留了他,可汨罗江水太混,荡涤不掉它的忧愁;汨罗江水太浅,掩埋不掉它的遗憾。
以上《高中语文之古今中外名人事例集锦》由有途网小编整理,更多关于高中语文内容请关注有途网!
对于艺术生文化课培训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艺术生文化课培训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________________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2、 【2016·黑龙江省哈尔滨卷】
(四)阅读《要和谐必有诚》,回答20-23题
要和谐必有诚
①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要和谐必有诚。
②诚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正是刘备与诸葛亮彼此坦诚相待,才使君臣关系如鱼水般和谐。可以说,离开诚谈和谐,无异于缘木求鱼,形式上轰轰烈烈,结果确是一无所获。不难想象,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诚,交流时就会“话到嘴边留半句”;合作时就会“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做事时就会“未肯全抛一片心”。如果人与人之间关系如此,社会和谐就很难实现。
③诚是和谐持续发展的保障。诚不仅是建立和谐的基石,还是维系和谐的润滑剂。“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人与人之间讲诚信可以延伸和谐之路。原本和谐的关系,不靠真诚维系,结果和谐也会丧失。蔺相如与廉颇一文一武,和谐共处,齐心协力辅佐赵王,而在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后两人关系产生裂痕,正是蔺相如的坦诚、大度使“将相和”的佳话千古流传。当前在我们努力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毒奶粉”“地沟油”等缺乏诚信的事件的出现,危害到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所以没有诚信作为保障,社会和谐很难长久维系。
④诚还能检验和谐的真伪。拿些表面的和谐,禁不住诚的检验,在诚的面前就会原形毕露。楚汉合盟这个因利益建立起来的假和谐,不就在项羽背弃承诺之后而烟消云散了吗?
⑤要和谐必有诚。要想诚满天下,只靠教育不靠法律是不成的。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对违约诈骗的,就要靠制度约束,靠法律制裁,不仅使之得不到便宜,而且让其处处碰壁。
⑥有了诚,和谐才能成长;有了诚,和谐才能维系;有了诚,和谐才能禁得住考验。如此,才能让“诚果”累累,才可使和谐满园。
(选文有改动)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
21.请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正是刘备与诸葛亮彼此坦诚相待,才使君臣关系如鱼水般和谐。( )( )
22.第③段中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
答:
23.为什么说“要和谐必有诚”?
答:
3、 作文
请以“幸福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文体自选(除诗歌外)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字数不少于 5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4、 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关于中美关系的问题时,引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5、 有一种品质叫无私,有一种情感叫无悔,把它化作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那便是“ , 。”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