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生文化课冲刺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2017年高考语文诊断语病题的四种解题方法
高考语文诊断语病题一直是高考生们头疼的部分,但是只要大家用心学习,认真复习,就有可能在高考语文的战场上考取自己理想的成绩。有途高考网的编辑为大家带来2016年高考语文诊断语病题四种解题方法,希望能为高考生们提供一些帮助。
对于高考语文中一些吃不准的结构或句子,我们可根据其结构,用自己熟悉的语词替换陌生的语词,从而很快作出判断。
例如:教育部实施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即将推行,这将会给假文凭制造者以致命的一击。
如果对句中“电子注册即将推行”的是否搭配吃不准,可以仿造一些句子,如,“课间做操即将推行”,“午间自修即将推行”,等等,这样一对比,我们马上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高考语文中一些结构复杂的长句,采用压缩法,删去枝节,留下主干,就会很快发现其中的问题。
例如: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这个句子“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中“塑造人格力量”动宾搭配不当,应作修改。
对高考语文里一些语句内在关系复杂的句子,可采用分解成小步聚的形式加以化解。
例如: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外投资外,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节约用水,也是能否发展西部经济的一条重要的路子。
这个句子,我们可把“高新科技产业、节约用水”拆开来,再分别搭配,即为“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努力发展节约用水”,就比较容易看出后半句的搭配问题。
在高考语文平时做题的时候,根据语病题中常出现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建立起类似于生物学中“条件反射”般的反应。主要有如下几类:
1、现象之一:顿号或并列词句
反射之一:并列不当,指的是有从属、交叉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
例: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分析:“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不能并列在一起,因为“一切出版物”显然包括了“报刊、杂志”,可将“一切出版物”改为“一切新闻机构”。
反射之二:照应不当。
例: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井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分析:句中的“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是“电子工业能迅速发展”的“关键”,如果“不迅速发展”,也就无所谓这个“关键”了。这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前后缺少照应。
反射之三:搭配不当。
例: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分析:说“加快速度”可以,但不能说“加快规模”,可说“扩大规模”。
反射之四:逻辑不当。
例: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被推广和发现,前途不可估量。
分析:“发现和推广”的关系就是先发现,后推广,这里前后应互换。
反射之五:有歧义。
例: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多余元。
分析:这里是诉讼费三千余元,还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总共三千余元,表达不清。
2、现象之二:否定词或反问句
反射之一:多重否定不当。
例: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分析:这里有双重否定,还有反问句式,表达的意思是“每个人都认为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这就犯了否定不当的毛病。
反射之二:有歧义。
例: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分析:句子停顿不同,可产生两种理解:一是“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二是“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3、现象之三:数量词
反射之一:有歧义。
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分析:这里有两种理解,一是“15日”去汇报,二是“15日以前”去汇报。
反射之二:数字用法有错。
例:小明的年龄刚好比他的哥哥小一倍。
分析:使用数字作倍数时,只能说张三比李四大几倍,而不能说张三比李四小几倍,故本句应改为“小明的年龄刚好是他哥哥的一半”。
4、现象之四:“的”字句
反射:有歧义。
例: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分析:“数百位”是修饰“死难者”还是“亲属”,不明确。
5、现象之五:判断句
反射: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青年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全面关心和严格要求。
分析:这句话的前半部分压缩后就是“青年学生是时期”,主语和宾语不搭配,应改为“学生的青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
6、现象之六:介词
反射之一:介词搭配不当。
例: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分析:这一句的后半句“关于”用得不当,可改为“对于手机质量的投诉……”或“手机质量方面的投诉……”。
反射之二:缺少主语。
例: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分析:虚词“对”的误用,淹没了主语,应去掉。
7、现象之七:关联词
反射:关联词误用。
例: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分析:句中前句主语是“我”,后句主语是“反对过他的人”,主语不一致,因此,关联词“不但”应放在“我”之前。
8、现象之八:谦敬词
反射:主客不当。
例:校长抛砖引玉的演讲,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分析:“抛砖引玉”一词是谦词,比喻用自己粗浅的见解引出别人的高见。此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以上就是“2016年高考语文诊断语病题的四种解题方法”的全部内容,仅供考生参考,有途高考网的编辑预祝各位高考生可以更上一层楼,取得理想的成绩!
推荐阅读:
对于美术生文化课冲刺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美术生文化课冲刺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①,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文不识:人名。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
(1)无从致书以观 致 (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
(3)色愈恭,礼愈至 至 (4)邻舍有烛而不逮 逮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C.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4.两文的作者是怎样解决读书的困难的?(每一点各四字)
[甲] [乙]
5.从这两段文字看,主人公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相同原因有哪些?(说出两点即可)
2、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蒙乃始就学
B.并自为其名 / 不能名其一处也
C.未尝识书具 /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D.余闻之也久 / 不能称前时之闻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父亲拉着仲永去求“利”的时候,也把仲永拉进了“众人”的行列。
B.文中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之人”指的是
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
C.本文先叙仲永之奇特,后写仲永之退化,先详后略,先抑后扬,对比鲜
明。
D.本文通过写仲永由神童变为“众人”的过程,揭示了后天学习的重要
性。
3、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皆次当行(háng) 扶苏以数谏故(shuò) 怅恨久之(chàng)
B.以遗陛下(wèi) 又间令吴广(jiàn) 弗敢易(fú)
C.以头抢地耳(qiǎng) 因屏人曰(bǐng) 躬耕陇亩(lǒng)
D.孤不度德量力(duó) 宁有种乎(nìng) 中道崩殂(cú)
4、 ,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5、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根据历史记载,近1000年来,有139种鸟类已从地球上消失,平均每10年就有一种鸟从地球上消失,其中三分之一是近50年灭绝的。目前全世界9775种鸟类中就有1212种濒临灭绝,如大型鸟类黑鹳和白鹳,丹顶鹤、灰灌鹤、信天翁、朱缳等 。
材料二:为了获得食物、衣着和乐趣而进行的捕猎只是我们消灭整个物种的某些最直接的方式。正常的情况下,鸟类的繁殖率高于死亡率。生存环境的巨变,使部分鸟类生存繁殖能力无法适应,使鸟类死亡率大于繁殖率,使种群数量大为减少。
(1)从上面的材料你得到什么结论?
(2)并请你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