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体生文化课集训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政治学科是高考3+1学科之一,在复习中学弟学妹们做好平时的了解体会、考前的梳理和考后的总结都非常重要。政治的考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时政知识的了解,理论概念的识记辨析以及对于事件现象的分析论述。
对于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事件,我认为首先需要经常阅读和收看新闻。高三时间宝贵,同学们往往没有很多的时间浏览报纸,我建议可以利用晚饭或者餐后时间收看新闻节目。上海同学建议以上视新闻综合频道的6:30~7:00新闻报道为好,精炼而不失严谨。而对于学有余力,想增加“政治敏感”的同学,7:00~7:30的央视新闻联播也是了解国家变化、体会官方语言表达方式的良好机会,能为今后答题提供许多的参考。
当然,在考前我们还应该积极做好时政整理背默。在一些优秀学校中,总有一些同学每过一段时间会整理时政新闻,建议能够通过政治老师的“把关”之后向全年级政治班同学印发,省去大家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备考效率。时政往往会成为分析说明、论述题的背景材料。同学们不妨组织起一个“时政分析小组”,定期使用专题形式分析事件的起因、相关方的对策、与书上知识点的联系等。老师也可以针对性地做出专题指导,为同学们指点迷津。
在理论概念方面,同学们能做的不仅是背诵、默写。很多题目对于概念之间的联系区别要求很高。我们不妨在假期空余时间做一张“知识关系图”,将几个重要知识,如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之间的关系做一个归纳。整理出一张“知识网络图”,对于巧妙地联系、引申,以致对于知识之间的协同应用具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分析和论述,很多同学会感到非常头疼。有时候论述的不够到位,有时候甚至没有思路,跟不上出题老师的意图。对于这些情况,除了平时必要的对于往年考试类型的了解和操练,还要求同学们进行适当的总结、归纳——分析说明题的共性在于运用课本知识结合材料。罗列型分析说明题往往需要很多的“点”,而图表型分析说明题则侧重对于数据和趋势的理解、预测。特别注意“预测”两字,在高考中经常会出现对于趋势的判断性(定性)预测,如“物价将被有效平抑”、“恩格尔系数将会下降”等,忘记做出判断将会被扣分。
总之,政治复习是一个需要老师、同学共同配合的过程。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各位同学需要经常关注社会、关心时事,并且独立分析、共同讨论。
复旦大学 葛晨捷(原南洋模范中学毕业生)
相关阅读:
2012年高考备战:政治一轮复习的三大法宝
2012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政治复习:要“学懂”政治
2011北京高考文综试题政治解析:考查3个角度
对于艺体生文化课集训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艺体生文化课集训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回忆《三峡》一文,做下列试题:
A.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良多趣味_________ (2)林寒涧肃________(3)属引凄异________(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
B.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分)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填空: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D、请分别用一句话,指出作者是如何写三峡的山和水的。(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
E、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略无阙处( ) (2)不见曦月( ) (3)绝巘( ) (4)不以疾也( )
F、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一句突出了什么?(3分) 答:
2、 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__
3、 “语文与其他学科渗透”专题
①音乐作品的“深度”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②西方音乐以“深刻”见长;中国音乐则以“深邃”著称。
③大致说来,“深刻”是就作品的主题而言;“深邃”是就作品的意蕴而言。
④作为一门艺术,音乐也要追求“深度”。
⑤比较重要的表现形态通常有两种:一是“深刻”,二是“深邃”。
将上面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A.④⑤①②③ B.①③⑤④② C.②①④⑤③ D.④①⑤③②
4、 阅读《谈生命》选段,完成9—13题。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啊!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树的荫遮,也许受着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他的叶子,由浓绿到绯红,秋阳下他又有一番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一棵小树经历了哪几种生命状态?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历程?
在这些生命的状态中,小树表现了怎样的心理和情绪?
从选文中你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规律又是怎样的?
为什么说“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怎样理解“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生命还像什么?结合你的经历和感悟谈谈看法。
5、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齐谐》者,志怪者也”中加点字注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记载 B书写 C志向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中加点字注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同“溟”江 B同“溟”湖 C同“溟”海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是因为它高远看不到尽头吗?
B天空苍翠,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它高远看不到尽头吗?
C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上看天一样罢了。
B从天上往下看,也不过如此罢了。
C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天空中看地上一样罢了。
《北冥有鱼》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
A 博闻强识,增强本领 B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 C冲破封建束缚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