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生文化课辅导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一、高考论述题的答题分析
倡导作品化的论述题
1、“作品化的论述题”是指考生在应答时要有创作作品的意识,要能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加以论述,论述中能注意行文的起承转合,有充分的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
2、同学们在答题时应避免成为扫描式的观点堆积,在评分标准上,既然视考生的应答为作品,那么就要认可作品的多样性,因此向社会公布的是论述题的评分标准而非参考答案。
3、作为作品就要以作品的形式按论述题要求全面评价,反映考生的真实能力,因此运用分析型主观题评化方法,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方面主要是采意评分,其它三个方面采用等级评分。从答题情况看,部分考生有了作品化的意识、文体工整,有论点,有论据,论述有层次感,论述也能适当辅之以事实论证。
二、2007年等级评分答题的基本要求:
1、主要围绕观点,观点全面(11)分,从2006年来看,主要是采意评分。
2、 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
评分等级(1)能围绕论点展开论述,论述较为全面深入(3分)
(2)能围绕论点展开论述,论述不充分,但能就某一方面展开较为深入的论述(2分)
(3)能围绕论点展开论述,但论述不充分(1分)
(4)不能围绕论题提出论点并展开论述。(0分)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加以论证
评分等级(1)能运用材料加以论证,所举材料与论题贴切,且充分。
(2)能运用材料加以论证,所举材料与论题较为贴切;
(3)能运用材料加以论证,但所材料与论题不贴切;
(4)不能运用材料加以论证
4、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评分等级(1)条理清晰,语言流畅(3分)
(2)条理较清晰,但语言表述一般,或者语言表述流畅,但条理不清晰(2分)
(3)有条理,但不清晰,语言表述一般
(4)条理混乱,语言不通。
三、同学们在答论述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审题。其实论述题要做成小论文,我们就要把题目当作作文题目来审,同学们尤其要注意,特别是对自己熟悉的论题,但也要找准角度,对不熟悉的论题,想到也肯定是用课本相关的知识。审题时要注意明确是往往明确规定了答案的层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答题的角度(政治、经济、哲学)和答题的范围(特殊指向性是强调党、国家、还是人民还是三方面都有所强调)是论述主体的作用还是它们的相互关系。
2、论述。有一些观点找对了,但是不会论述,这是很遗憾的。同学们可以把握一点在论述的时候,首先,你可以用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展开。例如经济常识中的“宏观调控”这个知识点,必须系统的理解宏观调控的含义、必要性、目标、手段以及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又如政治常识中的“国家政权”这个知识点,需要全面把握当代两种国家政权的性质、政权机关和相应的国家职能。另外同学们在论述时还要详略得当,有一些观点可以详细重点叙述,有一些却可以不作为重点。其次,同学们在相关论述完成之后,一定要找到与主题的内在联系,要说明你的知识是可以用来为主题服务的。
3、材料。这是目前同学们最有缺陷的,其实简单的说就像同学们写议论文一样,你要举例说明,你用爱迪生进行一千次实验这个例子来说明要不怕失败这个观点。所以同学们的材料来源首先目标是题目的背景材料,其次是热点新闻材料,最后还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材料,但也不要观点和材料两张皮,最好能对引用的材料加以说明,说明他能为你的论题服务。
4、 最后答题的格式我建议是
总——分[总(观点)——分(论述和材料)——总(内在联系)]——总
对于体育生文化课辅导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体育生文化课辅导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习俗丰富多彩。请仿照例句,在传统的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中选择两个进行仿写,使仿写的两个句子与例句组成排比句。
(注意节日的先后顺序)
例句:春节贴对联放鞭炮,寄寓生活红火吉祥如意;
, ; , 。
2、 他将大盖帽提在手里,露着光头,就当纸月在场,驴拉磨似地旋转着,数着板。那个连长出现时,是在夏日。A就是按夏日来打扮自己的。但眼下却是隆冬季节,寒气侵入肌骨。A不在意这个天气,就这么不停地走,不停地做动作,额头竟然出汗了。
到灯光明亮的大舞台演出那天,A已胸有成竹。《屠桥》从演出一开始,就得到了台下的掌声,接下来,掌声不断。当A将大盖帽甩给他的勤务兵,秃头在灯光下锃光瓦亮时,评委们就已经感觉到,桑乔又要夺得一个好名次了。
A演得一丝不苟。他脚蹬大皮靴,一只脚踩在凳子上,从桌上操起一把茶壶,喝得水直往脖子里乱流,然后脑袋一歪,眼珠子瞪得鼓鼓的:“我杨大秃瓢,走马到屠桥……”
在与纸月周旋时,一个凶恶,一个善良;一个丑陋,一个美丽,对比得十分强烈。可以说,A把那个角色演绝了。
演出结束后,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只管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而当他们忽然想到A时,A早已不见了。
问谁,谁也不知道A的去向。
“大家立即分头去找。”桑乔说。
是B第一个找到了A。那时,A正坐在小镇的水码头的最低的石阶上,望着被月光照得波光粼粼的河水。
B一直走到他跟前,在他身边蹲下:“我是来找你的,大家都在找你。”
B听到了A的啜泣声。
油麻地小学的许多师生都找来了。他们沿着石阶走了下来,对A说:“我们回家吧。”
桑乔拍了拍他的肩:“走,回家了。”
A用嘴咬住指头,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克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号啕大哭。
纸月哭了,许多孩子也都哭了。
纯静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以上文章节选自 (作者)的《 》。文中的A 是 。(3分)
12、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2分)
A用嘴咬住指头,想不让自己哭出声来,但哭声还是克制不住地从喉咙里奔涌而出,几乎变成了号啕大哭。
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2分)
文末最后为何说“A”是“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谈谈你的理解。(2分)
3、 古诗词名句填空(共8分,第6小题2分,其余每小题1分,)
1、阳春布德泽, 。(汉乐府《长歌行》)
2、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危急和个人命运坎坷的诗句是:
, 。
4、同是望月,白居易在《望月有感》中用“ , ”来抒发深
切的骨肉分离之情,而苏轼则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5、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 ”两句诗的写作手法与王籍《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6、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的《蝶恋花》),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柳永的《蝶恋花》),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4、 根据语境,把括号中相应备选词语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涓涓细流。飞奔如兽的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 ,将浪涛如山变为 ,将凶猛如火变为 。 (①柔情万缕 ②喃喃细吟 ③珍珠四溢)
5、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的谬论。
B.《陈涉世家》节选自编年体通史《史记》,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本书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D.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