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生文化课辅导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一)不耻下问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释义】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二)不求甚解
【出处】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释义】
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成语故事】
陶渊明十八岁那年为自己写了一篇文章,取名《五柳先生传》。陶渊明文章的开头是这样的: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他的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作为自己的号了。先生喜爱闲静,不多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很喜欢读书,似对所读的书不执着于字句的解释;每当对书中的意义有一些体会的时候,便高兴得忘了吃饭。生喝酒,可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常得到酒喝。亲戚朋友知道我这个情况,所以时常备了酒邀我去喝。而我呢,到那里去总是把他们备的酒喝光。
(三)开卷有益
【出处】
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太平)御览》第三卷;因事有阙(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释义】
开卷:打开书本;益:益处;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
【成语故事】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2016高考资讯 | 2016艺考 | 2016自主招生 | 2016中国大学排行榜 | 最美校花盘点
1月高考关注:特殊类型招生与港澳高校内地招生
中国校友会网:2016年中国各类型大学排行榜
2016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权威解读(共9科)
25所高校招办解读2016年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
调查称2015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平均为4187元
武汉大学女神黄灿灿 清纯扮相引人眼球(组图)
对于传媒生文化课辅导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传媒生文化课辅导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给新闻拟标题,不超过16个字(2分)
宁波新闻网讯(记者 景锦 通讯员 姚军)开通至达蓬山的旅游专线车与旅游公交,开设旅游购物商店,提供统一的导游讲解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发布达蓬山旅游形象标识,在达蓬山的主要道路设置中英文对照的交通指示牌……目前,我市东部的宁波雅戈尔达蓬山旅游度假区正在积极创建宁波市首批旅游休闲基地,未来将成为宁波市提升休闲度假市场吸引力和接待能力的核心区域之一。
2、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14题。(4分)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3、下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折戟:折断了的戟。戟,古代兵器。
B、铁未销:铁还没有完全烂掉。销,销蚀。
C、将:将要。
D、铜雀:台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曹操所建,供歌舞宴游的场所。楼顶立有高丈五的铜雀,故名。
14、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有感于三国时英雄之成败而写下的。
B、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为人们所传诵,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锁住东吴二乔了。
D、诗歌运用以大见小的表现手法,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枚小小的桃核,经过艺人们的精心雕琢,鸟兽、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世界,优美的景色真是巧夺天工。
D.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参观者叹为观止。
4、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淳朴的农民朋友邀请诗人到家里作客,他对诗人说,请别嫌弃农家的酒有些浑浊,今年农作物丰收了,家里有丰足的鸡和猪款待您。
B.在前往农家的路上,诗人越过一重重山,蹚过一道道水,正疑惑无路可行之时,忽见柳林浓绿,花丛艳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一路走来,诗人感悟到了生活的道理: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要努力探索,就一定能寻找到出路,到达目的地。
C.春社祭日已临近,村民们穿着布衣,带着素帽,你吹着箫,我击着鼓,一起快乐地庆祝丰收——村子里仍然保存着古朴浓厚的乡俗民风。
D.热情的主人,变幻的美景,淳朴的民风,都使诗人不但流连忘返,还与村民相约;虽然自己年老体弱,即使拄着拐杖,即使是在月夜,以后也可能随时再来登门拜访。
5、 毕业晚会上,班长的发言刚刚开头就哽咽了,请你仿照同一句式续写两句话。
分别在即,老师,我们如何才能报答你呢?我们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们整个春天;我们原想 ,你却 ;我们原想 ,你却 。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