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编导生文化课补习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文学类文本阅读,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要求考生能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并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纵观近三年全国高考大纲版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大都是从作用、概括、赏析三个角度进行提问,下面结合具体试题说说这三种提问方式,并分析一些解答的技巧。
一、作用型提问方式
(一)“结构上的作用”的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
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和技巧】
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具体体现(简析具体内容+作者情感态度(如果能表现)。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总结全文,启发读者思考等作用。
【经典试题1】
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雷抒雁《彩色的荒漠》)
【解析】
第一问答题策略:(1)要有文体特征意识。(2)要研究段与段之间的结构关系或句与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同一关系取其一;相属关系取其“属”;并列关系取其“和”;主次关系(偏正关系)取其“主”。(3)分析归纳时,要从全文出发、整体把握,才能全面准确。第二问考查行文思路结构,注意,把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回答。
【答案】第一问:戈壁滩环境的恶劣;戈壁滩色彩的单调。第二问: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与下文要描写的彩色荒漠形成鲜明对比;先抑后扬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经典试题2】
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张承志《大河家》)
【解析】
本文前三段,第一段点出题目含义;第二段介绍大河家的基本情况,点出主题,预示下文;第三段写出写作缘由,抒发情感。
【答案】
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经典试题3】
文中说:“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综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2010年高考全国卷Ⅱ张承志《大河家》)
【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思路。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答案】
①上承前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②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客”、“麦客”等的含义;③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
(二)“人称使用上的作用”的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
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或作用)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和技巧】
①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真实的感受,便于直抒胸臆。缺点是容易受到时空的局限,非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情就无法写进去。②第二人称: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抒情。但有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对象。③第三人称:它的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便于客观描述,但缺少真切感。
【经典试题4】
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灯火萧萧》)
【解析】
考查人称变换在文中的作用。注意人称变换与作者情感的变化。
【答案】
第一问: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视角;②偶尔插入第二人称,构成两种不同人称的互相交叉。第二问:①不同人称的出现丰富了文章的叙事手段,有助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②营造了一种亲切的气氛,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
(三)“选材上的作用”的提问方式
【提问方式】
主要考“材料和中心有什么关系”或“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型、真实、新颖、有力”等。
【答题模式和技巧】
模式1.插入史实或某一事件的作用。
技巧:插入史实:①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②具有例证的作用。
插入某一事件:①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一般表示对生命、生活或事业的积极而深入的思考。
模式2.引用诗文或格言的作用
技巧:①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强化作者的观点的作用。②有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加文采,前后照应等方面的作用。
模式3.以某一物象作标题的作用。
技巧:①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主人公的一生。②象征某种哲理,表达某种情思。
模式4.引用一个或一些对立或类似的事物、对象。
技巧:①起对比或衬托作用,突出主要对象的特点。②可以起到丰富文章内容,避免平铺直叙的作用③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经典试题5】
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阳关古道苍凉美》)
【解析】
根据题目要求,在文本中选定重点阅读区域,提取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再进一步选定题目要求“引用郭小川的诗句”的情感,提取承载的重要信息。根据要点之间的主次和逻辑关系,连缀要点,形成连贯规范的答案。
【答案】
第一问: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第二问: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经典试题6】
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山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记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任林举《岳桦》)
【解析】
可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为表达某种意思;结构上,为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艺术手法上,为更加强烈突出,富于表现力。
【答案】
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
【经典试题7】
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煤油灯的外形和使用方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灯火萧萧》)
【解析】文章三处细节写了煤油灯的外形或使用,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抒发的思想感情作答。
【答案】①寄托作者对童年时光、童年生活的深切留恋和怀念;②使童年的生活图景更真实、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对于播音编导生文化课补习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播音编导生文化课补习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一夫当关, 。(李白《蜀道难》)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全市上下众志成城,誓把襄阳建设成汉水流域中心城市。
B.吴铭辉三度割皮救父的孝义之举,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C.今年3月,昆明火车站发生了石破天惊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
D.对于马航MH370客机的离奇失踪,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3、 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5)海内存知己,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7)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9)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 (《论语·子罕》)
(11)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用“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自己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12)2020年盛夏,神州大地经济复苏,生意盎然,这正如王湾在《次北固山下》所言:“________,________”,我们正化危为机,勇往直前。
4、 默写(7分)
(1)未至, 。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逐日》)
(2)天倾西北, ;地不满东南, 。(《共工怒触不周山》)
(3)描写木兰得胜归来后,恢复女儿装的诗句是: , ,
, 。(《木兰诗》)
5、 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