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生文化课培训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清代文章家唐彪说:“通篇之纲领在首段,首段得势,则通篇佳作。”精彩的开头往往能迅速赢得读者的青睐与好感。但很多同学作文的开头入题太慢,往往写了很多“正确的废话”后,文题才“千呼万唤始出来”。在800字的应试作文中,这种开头方式是最为低效的。
根据作文题材料性质的不同,新材料作文可分为叙述性材料和言论性材料。作文题的材料品质不同,开头方式也不同。下面就苏锡常镇2017届高三二模作文题,来谈谈叙述性材料作文题的几种开头方式。
我们不妨先回看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位小女孩骑单车违规逆行,剐蹭了一辆奔驰车。司机让她给家长打电话来处理问题。女孩紧张得哭了起来,路人纷纷过来围观。有人觉得司机不近人情,劝他不要为难孩子。司机说,赔偿事小,但要让女孩知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看下面两个开头,你觉得如何?
“开头一”
一位小女孩骑车违规逆行,剐蹭了一辆车,司机让她打电话给家长来处理问题。当路人都觉得司机不近人情时,司机却说:“这是让她知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开头二”
责任,一个老生长(常)谈的词,想来它的重要性自是不必多说吧。如果一个社会不存在任何责任感,那一定是混乱的,它的结局定是死亡。不承担责任,那就满足了欲望的横行,人类好不容易建立起的文明便会堕入无尽的深渊。
(《责任》)
开头一基本照抄材料,此类基本照抄材料作为作文开头的写作,应尽量避免。一是没有看点,不能开篇就先声夺人,给评卷老师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二是直接暴露出作者作文的机械与生硬。
开头二脱离材料。整段文字只字未提题目中的材料,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要紧的是,作者将这道材料作文题转化为以“责任”为话题的作文。原作文题中确实有“责任”的含意,但指的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责任”,而非大而化之的“责任”。这种从材料作文题中自以为是地提取出关键词、然后弃材料于不顾的写法,存有偏题、脱靶的危险。
那怎样的开头,才是比较理想的开头方式?我们来看下面几则开头。
“开头三”
“好心”的路人就像家中的爷爷奶奶,在孙辈无助时送来温暖。可这样的“温暖”当真有利于孩子成长、有利于这个社会的发展吗?在我们呼唤人情人性的今天,情与理的矛盾该如何解决?
(《情理如何融?》)
这种开头方式为截取材料。原材料涉及的对象有三个,而这个开头只就其中的“路人”这一对象来写,避免了泛泛而谈,有很强的聚焦性,可以先声夺人。当然,截取材料也要防止“抓小丢大”。忽视材料的整体性,只就材料的枝枝节枝来写,也有偏题的可能。
“开头四”
小女孩骑单车违规逆行,剐蹭了一辆奔驰车后,好事者围了上来。他们听到了女孩的哭声,看到了奔驰司机的训告,他们品头论足,认为司机不近人情,他们服从于感性认知,为女孩打抱不平,却忽视了女孩的违规逆行。
这起事故中,小女孩被群体判为“弱势”,是因为她的年龄、体型、又或是交通工具,都与另一方“强势”的奔驰司机形成了鲜明对比,于是这种强弱认知,影响了事情的判断。……
(《反思乌合之众》)
这种开头方式为驾驭材料。与开头三一样,都是从“路人”的角度来写。所不同的是,开头四对材料的使用是在改编中进行的。这种改编含有情感倾向,便于为下文的议论蓄势。但也要防止违反命题者意图的改编。
“开头五”
人生的悲哀常常在于,他凭借强大的逻辑、智慧和麻木,早已把无理的现实合理化了。
小女孩骑车违规逆行,剐蹭了一辆奔驰车,司机合理要求其父母来处理问题,可众人竟指责司机不近人情,为难孩子,将情感凌驾于规则之上。这样可笑的现象,着实令人悲哀。
(《不要陷入情感的泥潭》56)
“开头六”
法如堤岸,情如流水。无水则岸不生芳草,无岸则水泛滥成灾。以法约人,以情润人,是谓和谐社会。
女孩违规而行、剐蹭轿车,路人以为此事甚小,可心怀宽恕不了了之,司机却以为小中有大,犯规必要负责,必须请来家长处理此事。我认为这件事折射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大矛盾:法理与情理的冲突。
(《法理与情理》)
“开头七”
一桩虎口没能脱险的人间惨剧,几近沸腾了春节期间的舆论。这场逃票引起的悲剧,以生命献祭,警示众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而司机追责之举,看似冷血无情,实则是对小女孩的深沉之爱。事情大小尚可搁置,而责任意识不容漠视。
(《呼唤责任》)
这三个开头都用了“内化材料”的方式。开头第一段虽然没有直接引述材料,但作者已然吃透材料内涵,在精准把握材料的精髓后,或开门见山或引述他例,第二段再回扣材料,体现了很高的写作机智。
以上开头三至开头七这五个开头,都是比较理想的开头方式。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就是对题目材料吃准吃透,“执大御小”,抓住材料的主要矛盾发力。在精准把握题意的前提下,至于你选择何种开头方式,可以结合自己的写作风格,但尽可能使开头“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
对于艺考生文化课培训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艺考生文化课培训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对《己亥杂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诗的第一、二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诗的第三、四句从落花到春泥展开联想,将诗人的时代使命感移情落花,从而把离愁升华为崇高的献身精神。
C.诗中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D.全诗表达的思想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所表达的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相同。
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019·昌平区二模)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是挂在天上的一首诗,会拨动我们的心弦,牵动我们的情思。②“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形象,它是一切美的想象的总汇。③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之美;④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种朦胧凄楚之美;⑤花月披离,余香袅袅,象征典雅艳丽之美;⑥皓月当空,通脱潇洒,象征雄浑高古之美……⑦由此,在中国人心里,月亮不又是一幅绝美的画吗?
A.第①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月亮是触发人们内心情感的美好形象。
B.第②句引用“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强调月亮一直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形象,表达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C.第③④⑤⑥句运用排比,形象地写出了月亮丰富的文化内涵及美感。
D.第⑦句运用比喻和反问,生动有力地表现出中国人心里因为有了如画的月亮而喜悦的心情。
4、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这两句诗极为生动地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瀑布景象。
B.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C.他教我写作,给我讲怎样选材?怎样构思?怎样开头……
D.“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作答。”
5、 树木丛生, 。(《观沧海》)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