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考生文化课集训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一、望文生义
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就按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用于生活,语文高考熟语运用“八项注意”。因此,此错误类型是生活常见的,也是高考常考的。如:
例1、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全国卷Ⅰ)
例2、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全国卷Ⅱ)
例3: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安徽卷)
“拍手称快”意思是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该句意思是“为节目叫好”。例2的成语的意思是不能当作效法的经典或法则。该句误用为“不足以拿来教训”的意思。例3也因为望文生义而致误了,“不容分说”不是“不用说,肯定是”的意思,而是“不容许别人讲话就直接做某事”。
二、褒贬误用
成语中,有些是有感情色彩的,在使用的过程中,就要分辨出这些成语的褒贬色彩,否则就会产生误用现象。如:
例4: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安徽卷)
例5: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作了周密安派,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广东卷)
例6: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年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重庆卷)
例7:电视连续剧《亮剑》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江苏卷)
“巧立名目”指“定出许多名目,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是个贬义词,不能运用于该句的“光彩事业”。“睚眦必报”是个贬义词,意思指极小的仇恨也要报复,这里所用的感情色彩刚好相反了。“无所不至”多含贬义,多指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和句中的“关心”感情色彩刚相反。“品头论足”是贬义词,用到该句明显属于褒贬不当
三、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是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使用的对象和使用范围就乱用成语,就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如:
例8:各类配套完善的高新园区的建成使用,不仅带动了房地产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聚集着人气,改善若人居环境。(山东卷) 例9: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的女生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同学将剧中人物演得绘声绘色,博得了观众的热流掌声,老师笔记《语文高考熟语运用“八项注意”》。(湖北卷)
例10: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辽宁卷)
例:清晨,我来到天安门广场,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在场的群众自发唱起庄严的国歌,强烈的爱国热情使我感同身受,心潮澎湃(江苏卷) “潜移默化”所用的对象是人的思想性格,而该句的对象是人气、环境,因此属于对象用错致误。“绘声绘色”所形容的对象是文艺或作品,而该句却用于话剧表演,明显用错对象。“珠圆玉润”形容的对象是歌声优美或文字的流畅,不形容人的穿戴。“感同身受”的意思是心里很感激,就像自己亲身受到一样,一般用于代别人向对方表示感激和谢意
四、不合语境
成语的使用还要注意到与语境的和谐,不能不合惯用句式,不能不合情合理。如果成语与其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使用就不恰当。
例11: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广东卷)
例12: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广东卷)
“不堪设想”指预料的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该句强调说“这种做法是不要得的”,不符合该句的语境。例12的这个熟语比喻人多力量大的意思,而该句只强调向别人请教,与该句的语境不符合。 五、形近混淆 有些成语和其他成语在字型、读音较为相近,或者说有相同的语素,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混淆而出现误用。如:
例13:马大嫂为人热情,工作兢兢业业,总是不胜其烦地为小区居民做好每一件事。(浙江卷)
例14: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全国卷Ⅰ)
“不胜其烦”是不能忍受烦琐的事物,这里应该改为“不厌其烦”。“功败垂成”指快要成功的时候却遭受失败,含惋惜之意,而该句成败未定。这里应和“成败与否”形近混淆了。
六、不明典故 有些成语是有典故或来源的,如果我们不明白典故的含义的话,使用此类成语时就容易产生误用。 例15:他鲁莽草率,刚愎自用,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闹得一团糟,真可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浙江卷)
例16: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安徽卷)
例15这沉成语是涉及到一个典故,传说人中最武勇的是吕布,马中最好的是赤兔马,比喻人才出众,了解了此典故,就可以判断此例是误用。“洛阳纸贵”有一个典故: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指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该句指的是著作出版热卖,正好符合此成语的意思,此成语用于这,正好! 七、前后矛盾 有些成语,就其本身的意义来看尽管准确,但还要看它在整个句子中和其他词语或分句表意是否矛盾。
例17: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四川卷) 例18:我终于登上了魂牵梦萦的黄山,奇松异石、流云飞瀑宛然在目,令人赞叹不已。(浙江卷)
“熟视无睹”针对的是多次看到某现象漠不关心,句子里才“一次”,前后矛盾。“宛然在目”是仿佛在眼前,是一种回忆。而句子已说一切就在眼前,所以属于前后矛盾。
八、词义用错
成语是的含义是约定俗成的,它的含义也相对固定。因此,成语在使用时要求也较高,如果句子和成语所表达的意思有出入,我们称其为“词义用错”。 例19: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重庆卷)
例20: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全国卷Ⅰ)
“投桃报李”的意思指他送我桃子,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赠东西,而从该句看,有“报答”的意思,用“投桃报李”是不能表达的。“一念之差”常指因一时疏忽或考虑不周引起严重后果,而本句却是“变废为宝”的巧妙之举,用“一念之差”来表达,词义用错了。
对于艺考生文化课集训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艺考生文化课集训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根据你对家乡重庆的了解,请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
重庆既是山城,又是江城。她偎依在两江怀抱之中,屹立在群山翠岭之上。她的山雄奇秀丽、千姿百态,她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她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笑迎八面未风,博采百家精粹,广汲四方灵气,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
2、 名著阅读题。(4分)
(1)在《格列佛游记》中,在飞岛国的拉格多大科学院里,格列佛获得很多见闻,请说出三个来。(2分)
(2)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有一个最大的梦想,请说出祥子最大的梦想是什么。他一共买了两辆车,这两辆车先后都遭遇了什么灾祸?(2分)
3、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竣(jùn)工 言简意赅(ɡāi) B. 滑稽(jī) 融会(huì)贯通
C. 吝(lìn)啬 矫(jiǎo)揉造作 D. 惊诧(zhà) 一愁(chóu)莫展
4、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5、 【2016·重庆B卷】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9-12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3)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有删节)
【注】[1]鄂版教材为句号。[2][3]鄂版教材为逗号。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卷石底以出( ) (2)佁然不动( )
(3)其岸势犬牙差互( ) (4)乃记之而去(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译文: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答: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