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生文化课补习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 【1】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 【2】 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
【2】禁:消瘦。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 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③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 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14.①答案:C 解析: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
②答案:BE 解析: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当年燕子知何处”和“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繁华如今已经不再,因此答案容易获得,余下三句均为袭用杜甫原句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
③答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解析: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到答案,注意要先理解诗句本身的意思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为根本。
对于体育生文化课补习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体育生文化课补习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过了几个山坳,她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喏,到了。”
②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
③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④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
A.④②①③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唯唯连声 腻烦 窥见 庖官 B.恃才放旷 逞辨 商酌 麾军
C.尖嘴猴腮 磕头 沉吟 诈败 D.面面相觑 作揖 讳言 嗔怪
3、 浙江杭州2011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4、 在“全民读书月”中,光明中学举行了“名著书评”活动,同学们写出了许多高度概括、语言精炼的书评,读罢令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例如:
《伊索寓言》:简洁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格列佛游记》:清新的文字,奇异的想象,辛辣的讽刺,将读者带入一个奇异的幻境。
请仿照以上书评的形式,为下列名著写上精彩的书评。(可以从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方面来写)
①《水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骆驼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按要求作文。
品味父母含辛茹苦抚养你成长的艰辛,品味老师无怨无悔默默无私的奉献,品味与朋友一起分享人生道路上的欢乐,品味同学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帮助的真诚……只要你善于细细品味,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感动。只要你善于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品味周围的一切,那么,你就能感受到幸福与快乐。
请以“品味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
②文体不限,600字左右。(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④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