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编导生文化课冲刺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必修1第七单元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的内容,关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了解了这些,再加上你们之后做的练习题,那考试中这块知识就不用愁了!
一、新中国外交的历史背景
(一)国内:新中国诞生,中华民族独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二)国际:两大阵营对立
1、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和封锁新中国
2、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欢迎和帮助新中国
二、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外交政策
(一)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独立自主
2、和平外交
(1)手段上:不搞炮舰政策和武力外交
(2)目的上:维护世界和平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的外交关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
3、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三)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原则的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就西藏问题谈判时提出
2、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原则的意义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与外交成就
(一)同与苏联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家建交
1、中苏建交
概况:1949年中苏建交
意义: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了帝国主义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了中苏两国的团结
2、建国一周年时,中国已同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参加日内瓦会议,发挥重要作用
1、日内瓦会议:1954年,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2、中国的作用: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协议
3、历史影响: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三)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原则
1、亚非会议:1955年,亚非29国在印尼万隆举行的国际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此前为西方大国主导国际事务和国际秩序
2、中国提出“求同存异”:周恩来提出
(1)同:相互合作,追求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
相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愿望和要求——发展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
(2)异:相互尊重,尊重不同的国情和制度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
1.请你说一说新中国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参考答案:
我认为在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是以下三个原因导致的:
(1)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针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是中国革命的盟友。
(3)从目的看: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仅不相悖,反而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2.请你说一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策的区别?
参考答案:
(1)从目的上看:三大政策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
(2)从内容上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因而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3)从影响上看:三大政策巩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独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请你对比一下新旧中国的外交政策,并说一说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对比: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外交权,旧中国实行的是一种屈辱外交。新中国诞生之初即宣告中国将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新基础上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2)认识
①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②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只有提高国家的整体水平,才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播音编导生文化课冲刺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播音编导生文化课冲刺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
2、 以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来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母亲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3、 不 见
杜 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杜甫怀念李白的一首诗,诗中表达了对李白的同情、担忧和思念,并期待李白结束飘零生活,回到四川来。
B.颈联宕开一笔,两句诗是对李白一生的绝妙概括,勾勒出一个诗酒飘零的浪漫诗人的形象。
C.诗中写李白佯狂傲世、才思敏捷、飘零嗜酒,都颇能表现李白的特点。
D.这里“皆欲杀”和“独怜才”,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同时包含着对李白政治上蒙冤的怜悯。
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四十字不加藻饰,叙议结合,只是娓娓道来。
B.“不见”二字置于句首,表达了渴望见到李白的强烈愿望,又把“久”字放到句末,强调思念时间之长。
C.“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诗意承上“飘零”而来,杜甫为李白的命运担忧,希望他叶落归根,终老故里。
D.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装点景物,感情深厚,语言质朴自然,写出了对友人的一往情深。
4、 大作文 题目:我们班的故事 要求: (1)故事本身要有积极意义,故事要写得生动感人; (2)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几个故事; (3)要善于运用记叙、描写、议论与抒情的表达方式; (4)至少运用下列修辞方法中的两种:比喻、拟人、排比、对偶、设问(或反问); (5)文中涉及到学校与班级名称时,一律写成“我校”与“我班”;涉及到老师和同学的姓名时,一律写成“某某老师”与“某某同学”;如果文中出现了学校与班级的真实名称和师生的真实姓名,则视情况轻重,至少扣5分; (6)不少于6 0 0字,字要写得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7)不得抄袭。
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运用奇特的想象,以春花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