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生文化课集训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在近几年的综合测试中,古代史占历史学科分值的30%左右,个别年份(如2002年)甚至高达40%以上。近5年来(2001年—2005年)高考对古代史内容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强化主干知识,突出主题性。试题不再以知识点来组织和命题,而是强化主题意识,瞄准一个或若干核心材料进行素材的收集与试题的设置,考查的知识主要以课本的主干知识为准。如2005年全国卷Ι“西南地区的民族”、“文学作品”,全国卷Ⅱ“水利工程”,全国卷Ⅲ“河西走廊”,这些都是以古代史主干知识作为引线,联系中外历史内容,设置专题进行考查。
第二,试题不再强调知识覆盖面的广度与深度。考查的覆盖面较窄,考查的知识点较少,难度系数不大,但不同年份又根据当年的实际有所侧重。在“3+Ⅹ”模式后,文科综合的考查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加之历史学科分值较以往“3+2”模式要少,某些章节高考很少考查,甚至没有涉及到,而秦汉、唐宋、明清则是考查的重点章节。
第三,强调理论与实际结合,突出生活性与时代性。联系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结合当代日常生活的实际,突出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如2005年全国卷Ⅱ“水利工程”,2005年天津卷“农具的变化”等生活气息很浓。
第四,重视对区域史的考查。从地缘切入,以事实为线索,用历史意识来剖析现实是跨学科试题的常用设计方法。近几年高考试卷明显地反映出以某一历史文化遗产或以某一城市某一区域史为切入点的命题方式。如2005年全国卷Ⅰ第13题~16题考查西南地区有关历史知识,全国卷Ⅱ第39题“古城西安”,全国卷Ⅲ第39题考查“河西走廊”的历史知识等。对于区域史的考查,能有效将政史地三科结合起来,并在历史知识的考查中,又能照顾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一定地区发展能体现当今国家大政方针,与时政热点联系较紧,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区域史是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查最好的载体和切入点之一。
近5年来古代史试题特点和命题思路带给我们许多重要信息和启示,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总结,这对广大师生在备考过程中寻求适当的复习策略,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具备四点认识:
认识一:重基础。当前高考命题强调“能力立意”,突出对考生学习能力的考查。但脱离基础知识,能力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高三复习备考中,学生应首先抓好古代史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学习,重点内容要准确、清楚、完整地记忆;其次,要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弄清重点概念和主干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
认识二:理专题。由于教材是按段分块编纂的,高考又基本上以主题的形式展开,所以古代史复习应淡化朝代意识,树立主题意识。从这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古代史主题的选择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多关注正面的东西,尤其是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体现文明传承性、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宗旨,对人类生存有永恒意义的话题。如2002年上海高考“水利题”渗透的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主题,即使像隋炀帝这样历史上有名的暴君,2003年江苏卷考的也不是他的暴政,而是他的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政策举措,这些似乎都透视着一种共同的信息:应该多关注历史当中正面的对现实有积极影响的东西。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古代史要特别关注以下主题:1.政治:历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总结(特别是可资借鉴的经验);各类制度的演变(特别是监察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赋税制度的演变)。2.经济思想、经济政策;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古代重大工程、重要古都。3.民族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包括民族政策、民族之间友好往来、对边疆的管理、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4.对外关系领域中外友好交往(东西交往的通道——丝绸之路,中外友好交往的使者——张骞、甘英、鉴真、郑和等,中外交往的见证——广州、东京等),对外政策。5.在文化方面,科技成就、主流思想、文学艺术(从承载哪些历史文化信息角度考虑)
认识三:探区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1.依据历史的发展特征,把中国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区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大的如西部地区、中部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小的如西藏、新疆、上海、扬州、南京、北京、西安、广州等。要注意从整体发展的角度思考,应该把小的区域放到大的区域背景下来考察。2.按区域归纳、整理历史知识和问题,分析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的各种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3.结合现实的政治情况分析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概括区域历史演变的基本线索。4.依据高考目标和要求,结合历史的经验教训并联系现实,从不同角度创设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认识四:练技能。就是在熟悉高考题型基本特点的基础上,熟练各题型的基本解题思路和解题的方法。对于选择题,解题时一要审准题目要求,即对题目中明确规定或隐含着的时间、空间、角度、次数等限制条件以及题干的设计形式弄清楚,准确无误;二要区别题干中的概念,明确考查的指向。对于材料题,要掌握以下几个步骤:一是阅读,包括略读、细读和精读,找出问题的核心和重点。二是理解命题的意图。三是认真组织答案,做到条理清楚,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语言准确
对于体育生文化课集训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体育生文化课集训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⑴《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将领是: 、 。
⑵中外名著中,有不少经典的“硬汉”形象,请列举两个: , 。
2、 下面语段画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2分) 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米歇尔曾披露:①“全世界至少有5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2500万人死于饮用不洁净的水。”中国水利部目前发出警告:②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在30年内,中国就会发生干净水源枯竭。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饮用水质已经成为威胁1 3亿中国人生存的尖锐问题。保护环境,改善水质,是当前中国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第①句语序不当,应改为 第②句成分残缺,应改为
3、 翻译下列句子。
(1)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 (2019·襄阳)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王维是唐代诗人,其作品《使至塞上》《竹里馆》都体现出了“诗中有画”的特点。
B.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C.“这是我的好朋友李华从他的家乡给我带来的一件根雕礼物。”这句话没有语病。
D.“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个句子是转折复句。
5、 桃 花 源 记
陶渊明
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后遂无问/津者
2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落英缤纷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
4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5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
答: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