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考生文化课辅导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参照法就是通过找一个“参照对象”,如题干材料、选项(题肢)、政治原理、历史结论等进行“拓展解题思路、缩小选择范围”的处理,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解答的一种方法。下面主要介绍两种参照法。
1.题干材料参照法
题干材料参照法也可以理解为排除法,以题干材料的信息为参照,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题肢),从而得出答案。题干材料的信息主要包括时间、地点、性质、含义等,以此作为参照,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选项(题肢),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一项。
2.选项(题肢)参照法
选择题的选项(题肢)都包含着一定的信息。有的选择题中,几个选项(题肢)之间是有关联的。选项(题肢)之间有的是同类史实,有的是同一时期的史实,有的是相近的观点,有的存在因果关系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某些选项(题肢)可以参照互证。选项(题肢)参照法就是利用某一选项(题肢)提供的信息,对其他选项(题肢)进行推理和判断,以确定其是否正确的一种解题方法。具体的关系可以简单概括为因果、包含、对应、交叉、矛盾、史实重复、观点同类等。
典例调研
调研1苏轼的《李氏山房藏书记》中记载:北宋时期,老儒生以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赶紧抄录,日夜诵读。据此推测,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这两本书被皇室专藏,民间不得私藏
B.宋代科举以策论代替诗赋,读史人数增
C.宋代印刷术落后,导致书籍供不应求
D.宋代与民族政权对峙,中原文化遭浩劫
关键信息:北宋时期《史记》《汉书》紧缺
解题突破:首先,审题干,题干材料主要是说北宋时期《史记》《汉书》出现短缺;其次,明确设问方向,本题要求分析出北宋《史记》《汉书》出现短缺的原因;最后,结合选项参照法对本题进行分析。观察四个备选项,A和C相互矛盾,或者两项均错误,或者其中一项正确。从材料看,这两本书虽然出现短缺,但毕竟还能从民间找到,故A错误;印刷术在宋代有了划时代的发展,故C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虽然宋与民族政权对峙,但并没有出现中原文化遭浩劫的现象,故D错误。北宋时期《史记》《汉书》出现短缺,而不是其他方面的文化书籍短缺,这就说明史书的短缺一定与宋朝的文化政策有关系,这项政策就是宋代科举以策论代替诗赋。因此,答案为B。
能力提升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选士、养士制,历经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定型为隋唐及后世的科举制。它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考试方法。通过科举考试,向平民百姓开放仕途,有利于笼络人才、缓和矛盾、扩大统治基础。科举制度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推动了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调研2某学者写道:“(经济全球化时代)富国尽管受到新的竞争的巨大压力,毕竟日子好过得多……穷国自己又怎样呢?……我们必须养成一种持怀疑态度的信仰,避免教条,善于聆听和善于观察,努力明确目的并使之逐渐完善,选择更好的手段以促其实现。”该学者认为“穷国”面对全球化应该持有的态度是
A.怀疑、选择
B.排斥、抵制
C.独立、自强
D.顺应、理性
关键信息:经济全球化穷国善于聆听和善于观察选择更好的手段
解题突破:首先,审题干,题干材料主要是说穷国应当如何面对全球化;其次,明确设问方向,本题要求选出“穷国”面对全球化应该持有的态度;最后,结合选项和题干参照法对本题进行分析。观察四个备选项可以发现,A和B属于同一种类型,C和D属于同一种类型,只要能在这两组之间确定一个错误选项,就可轻松推断出答案。根据材料“努力……选择更好的手段”可知,该学者认为穷国不应该排斥全球化,故排除A、B;而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为最佳选项。
能力提升有关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关键句
(1)经济全球化的原因:新科技革命——物质条件、根本原因,市场经济——市场条件,国际金融——催化剂,跨国公司——主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3)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WTO的组建,区域集团化的主要表现是以欧盟为代表的区域性国际组织的组建。
(4)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相辅相成,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5)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6)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各国只能顺应,不能抵制。
调研3电影《梅兰芳》中,提到了1930年梅兰芳到美国纽约演出,《纽约时报》认为,梅兰芳的演出不会获得美国人的认可。其主要依据是
A.严格的表演程式
B.脸谱化的人物
C.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
D.虚拟化的表演
关键信息:梅兰芳美国纽约演出不会获得美国人的认可
解题突破:首先,审题干,题干材料主要是说美国人不会认可梅兰芳的演出;其次,明确设问方向,本题要求分析美国人不认可梅兰芳演出的原因;最后,结合相关方法对本题进行分析。观察备选项可以看出,A、B、D属性相同,都是京剧的特点,故本题答案很容易确定。文化差异是根本的差异,A、B、D都是由C决定的。因此,答案为C。
能力提升
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是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式,是人能够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的外在表现。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本质决定现象。同学们在做题过程中,要明确地分辨出哪些是现象,哪些是本质。如上题中,美国人看不懂京剧的因素有很多,从某个角度来说,四个选项所述均可以作为原因,但仔细分析可知,严格的表演程式、脸谱化的人物、虚拟化的表演都是京剧本身的特点,都属于外部因素;而美国人看不懂京剧的深层原因在于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才属于本质的原因。就世界文明而言,不同的文明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也就存在着不同的文明现象,要想真正了解一种文明,就需要了解这种文明的本质是什么。
对于艺考生文化课辅导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艺考生文化课辅导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直抒胸臆,表达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2、 ,不求闻达于诸侯。
3、 将下面这则消息概括成一句话新闻,准确的一项是( )
中新网9月12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9月11日至12日,中国外交部亚洲司长罗照辉大使在北京应约与来华工作访问的日本外务省亚大局长杉山晋辅就当前中日关系举行磋商。
罗照辉全面阐述了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严正立场,强调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要求日方立即撤销所谓“购岛”的错误决定。
罗照辉强调,中方决不承认日方对钓鱼岛的非法侵占和所谓“实际控制”,决不容忍日方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日方必须立即纠正错误,回到对话谈判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上来。目前,钓鱼岛事件已经影响到中日民间和经贸往来。中日关系的严峻局面完全是日方一手造成,中方希望日本方面改变他们的错误行动,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创造条件。
A.中日就两国关系举行磋商。
B.中方不承认日方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
C.中方要求日方立即撤销“购买”钓鱼岛的决定。
D.钓鱼岛事件已经影响到中日民间和经贸往来。
4、 下列各句子中,没有语病一项是( )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5、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A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A 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A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A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A作。”……
(1)上述文字出自《水浒传》中哪个情节?文中A人物的绰号是什么?(2分)
(2)请结合小说前面的情节说说A因为什么事“倒被纹了双颊,配来了这里”?并叙说出选段情节的结果。(3分)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