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编导生文化课补习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
又称《江宁条约》,1842年8月29日签订
主要内容是:
1.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2.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
元应加利息5银元。中国向英国共赔偿二千一百万西班牙银元(唯一一个赔款以“银元”为单位的不平等条约)。
3.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4.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5.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6.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2,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五月十八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与美国代表顾盛在澳门望厦村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即《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条约内容可归纳为五条:美国享有英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美国兵船可自由出入中国通商口岸;美国可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中国变的更好,需与美国领事商议;扩大领事裁判权。
3中法《黄埔条约》
1844年九月十三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与法国代表拉萼尼在广州黄埔的法国战舰上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条约内容可归纳为二条:法国享有英国、美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法国可在五口租地建立教堂,中国有保护教堂的义务。
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
第二次鸦片战争涉及的考点来说可谓是考生备考的重灾区,光是需要大家重点记忆的条约名称和时间就达到了14个之多,第二次鸦片战争考点讲解也许能帮你更好的理清各考点之间的联系~
① 中英《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6日签订。
主要内容是:
1. 英国公使得驻北京,并在通商港口设领事馆;
2. 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
3. 英国人可以往内地游历、通商;
4. 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5. 中国给英国赔偿白银四百万两等。
② 中法《天津条约》
1858年6月27日签订。
使法国除取得英国上述特权外,又规定:
1. 允许天主教入内地自由传教;
2. 法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停泊;
3. 中国给法国赔款白银二百万两。
③ 中俄《瑷珲条约》
1858年5月签订。
主要是:
1. 中国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
2. 乌苏里江以东至海的中国土地改由中俄共管。
④ 中俄《天津条约》
1858后6月13日签订。
主要是:
1. 允许俄国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南、琼州七口通商;
2. 准许在中国设领事,并派兵船在通商口岸停泊;
3. 准许俄国教士入内地自由传教;
4. 日后中国若给其它国家以通商等特权,俄国得一律享受。
⑤ 中美《天津条约》
1858年6月18日签订。
主要是:
1. 美国公使驻北京;
2. 增开潮州(汕头)、台南通商;
3. 扩大最惠国待遇等。
⑥ 中英《北京条约》
1860年10月24日签订。
又增加:
1. 开天津为商埠;
2. 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
3. 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4. 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⑦ 中法《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2日签订。
又增加:
1. 开天津为商埠;
2. 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
3. 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建造自便;
4. 增加赔款为八百万两。
⑧ 中俄《北京条约》
1860年11月2日签订。
增加:
1. 中俄共管的乌苏里江东至海的大片中国领土划给俄国;
2. 规定蒙、新西北边界,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
3. 开放喀什噶尔为商埠等。
⑨ 中美《续增条约》
1868年7月28日签订。
主要是:
1. 扩大掠夺华工;
2. 美国可在中国设学校;
3. 对侨民不得“欺侮凌虐”。
⑩ 中葡《天津条约》
1887年12月1日签订。
主要是:
1. 允许葡萄牙永驻澳门;
2. 同样享受英、美等在中国的特权。
中俄《伊犁条约》
1881年2月24日签订。主要是争夺伊犁河流域的中国领土,并将兵费增为九百万卢布。
中英《烟台条约》
或称《滇案条约》,1876年9月13日签订。
主要是:
1. 英国得派员至云南调查;
2. 英国可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进入西藏,转赴印度;并可由印度进入西藏;
3. 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
4. 租界免收洋货厘金;
5. 减少进口税。
中法《会议简明条约》
1884年5月11日签订。
主要是:
1. 清政府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不平等条约;
2. 允许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
3. 调回在越南的中国军队。
《中法新约》
又称《越南条约》,1885年6月9日签订。
除要中国承认法国在越南的特权外,还降低了中越边界的进出口税率;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法国退出台湾、澎湖。
甲午中日战争时订立
① 中日《马关条约》
1895年4月17日签订。主要是
1. 中国承认朝鲜由日本控制;
2. 日本强占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
3.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
4.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5. 允许日本人在各通商口岸任便设领事馆和工厂;
6. 日军占领威海卫,俟赔款付清后才撤退。
② 中日《交收辽南条约》
1895年11月8日签订。竟要清政府以三千万两“赎回”辽东半岛。
八国联军战争时订立
相对于两次鸦片战争来说,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涉及到的条约内容对考生来说可是一个大大的福利,只有一个需要重点记忆的内容,但涉及的国家之多也需要大家做详细了解呦!!!
① 《辛丑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法、意、西班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十一国签订。主要是:
1. 中国赔款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计达九亿八千多万两;
2.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外国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居住;
3. 拆毁大沽炮台及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十二个重要地区;
4.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的各种组织,违者处死;
5. 各地官员如发生“伤害诸国人民”事件,必须立即镇压,否则立即撤职,永不任用;
6. 清政府承认附和义和团的错误,向帝国主义“道歉”。
对于播音编导生文化课补习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播音编导生文化课补习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
2、 床头屋漏无干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青少年 着极大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我们要呵护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②他怕自己会由于极度 ,跌进去淹死。
③父亲终于 地消失在夜色中,他高高隆起的后背像一只容器,倒给我的是朴实的父爱。
A.蕴藏 虚弱 固执 B.储藏 衰弱 顽固
C.蕴藏 衰弱 顽固 D.储藏 虚弱 固执
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10分)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乙】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1.解释甲、乙段中加点的字。(2分)
省( ) 故( ) 盖( ) 鞭( )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有什么深刻含义?(2分)
14.乙段中具体表达“神游其中,怡然自得”的句子是哪一句? (2分)
5、 仔细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3分)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jí) 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zàng)_ __。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lì) 尽心血。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