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生文化课冲刺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考点1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探索中国的富强之路则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的先进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维新派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无产阶级有了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1.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联系,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3)学习西方是一个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4)向西方学习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从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2.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主要原因
考点2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它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进行民族革命,推翻帝制,进行政治革命,解决土地问题,进行社会革命,反映当时中国人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和要求,具有进步意义。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了国民党,组织召开国民党一大,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三大政策”。在新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1.多角度认识三民主义
(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
(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2.正确认识民生主义
按照孙中山关于民生主义的阐述,其内容主要指“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个方面,即通常所说的土地问题和资本问题。
(1)“平均地权”有两层含义,一是主张“土地国有”以防止“兼并”,二是主张“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以达到“均田”的目的,防止社会革命发生。
(2)“节制资本”的根本用意是防止在中国出现垄断国计民生的私人企业、集团,使中国在充分发展经济的同时,避免像欧美国家那样财富过分集中、贫富过分悬殊。
考点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归纳总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途径,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经历了国民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历经形成、成熟和发展的过程。
(2)邓小平理论历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酝酿、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大的提出、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发展成熟并最终在中共十五大上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世纪之交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对于体育生文化课冲刺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体育生文化课冲刺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综合性学习。
十月一日我们迎来了祖国66周年大典,学校准备举办“歌唱祖国66华诞”系列庆祝活动。请你参与筹办部分活动。
(1)学校拟编辑出版诗歌征文集。现有两个备选书名《献给母亲的歌》和《山河岁月欢乐颂》,你喜欢哪一个?请写下你喜欢的书名并说明理由。
我喜欢的书名:《 》
理由:
(2)晚会前,身为主持人的你,将提前准备好开场白。你准备怎么写?
2、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就是享誉中外的醉翁亭。
②道旁两侧,浓荫蔽空,如入苍黑色的幽寂之境。
③那天秋雨连绵,驱车出城,在琅琊古道上下车步行。
④湿漉漉的宽阔青石板道长约二里许。
⑤举首可见林木掩映的亭台楼阁紧靠崖壁下。
A.①⑤④②③ B.③②⑤①④
C.③④②⑤① D.①③②④⑤
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上亿年的繁衍生息造就了地球连锦不断的地理诗篇,在这幅异彩纷陈的画卷中,我们的
未知永远多于 A ,我们的想象始终需要证实,不管是沧海还是 B ,大自然的精彩不会因为我们的懵懂而tuì色。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繁衍 __ _ tuì色
(2)画线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
改为 __ 改为
(3)根据语境,在A、B两处填写恰当的词语。(2分)
A. B.
4、 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③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④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欲。
A .①拟人 ②比喻 ③夸张 ④复沓 B.①互文、排比 ②对偶 ③比喻 ④对偶
C .①比喻 ②对偶 ③夸张 ④对偶 D.①互文、对偶 ②顶真 ③拟人 ④复沓
5、 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每空1分,共8分。)
⑴写出古诗或名著的上句或下句: ,柳暗花明又一村。
精诚所至, 。(熟语)
⑵在《观刈麦》一诗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的心理的诗句是“
, 。”
⑶目前,国家出台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让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也能住上漂亮舒适的住房,露出了欢欣的笑容,这真是: , 。
⑷写出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表明知己朋友虽远在天边,却如同近在眼前的千古名句是“ , 。”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