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文化课补习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所谓智力性丢分,指的是考生学科知识没有掌握,思维方法欠缺,这是一种十分情况;
所谓非智力性丢分,指的是考生因考试方法的缺失,导致的不合理的,本不该十分的情况。
就考试高分突破而言,原则是避免非智力性丢分,减少智力性丢分,双管齐下,逐一攻破。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语文考试的丢分现象,以及如何突破高分的策略。
一、避免非智力性丢分:
1、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作文时间不够,仓促完成,导致作文失分严重。
正式考试,开考铃声响起之前,一般有5分钟的时间,这5分钟是用来快速浏览试卷的。浏览试卷是切不可动笔,只能看,看的时候尽量深呼吸,潜意识给自己力量。尽量不要看作文题,避免影响情绪。
开考铃声响起后,开始正式答题,客观题需要涂答题卡,客观题全部答完之后,一定要及时完成答题卡的涂写,避免时间万一不够,导致答题卡涂写不规范或来不及涂写。
具体题型之间的时间安排,必须给作文留下至少1个小时的时间,其余题型可以大致按照分值对应安排时间。
就现代文阅读理解而言,在15-20分之间较为合理,用时太短或太长,都是不太合理的。
2、卷面书写不整洁,字迹潦草,涂抹严重,简答题不分点,作文错别字严重。
卷面形象是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涂抹严重,字迹潦草的卷面再被阅卷的时候,极易丢失印象分;
阅读理解等主观题,答题的时候没有分点答题的习惯,作文错别字严重(三个错别字扣一分),都非常容易丢掉本不该丢掉的分数。
3、情绪紧张,看错题目,甚至漏看题目。
保持适度的紧张可以提高临场发挥的水平,过度紧张就会导致大脑活动的减缓,导致思考能力的下降,容易看错题目,甚至漏看题目,导致无谓的丢分。
平时要提高自我心理素质的锻炼,潜意识给自己不断增添信心。
二、减少智力性丢分:
1、六大基础知识储备不足。
字音、字形、词语(成语)、句子、标点、修辞等基础知识储备不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扎实,导致基础知识直接丢分,导致阅读理解和作文能力不够,也会导致间接丢分。
对于非毕业班学生而言,日常学习要非常注意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重视课后生字词的理解记忆,重视课本内提到的各类语法现象的理解,避免基础知识的直接丢分。
对于毕业班的学生而言,时间紧任务重,可以选择短期突破,比如常见的100个多音字,100个常见的易错字,100个常考的成语,100个易错成语……集中力量,短期注意排查,快速提高基础知识的应试能力。
2、课外阅读量匮乏。
新课标指导下的各地语文考试,综合类考试题型越发普遍,这类题型对于课外阅读量充足的考生而言,几乎就是送分题,但对于课外阅读量匮乏的学生而言,可以讲就是送命题。
非毕业班的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一定要高,为什么不是数量一定要高,因为简单的阅读量提高,如果阅读的层次不够,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式的浏览和猎奇阶段,是远远不够的。课外阅读,既要有量的保证,更要有深度的保证。
毕业班的学生,可以短期采用突击的方式,快速背记名著导读,熟记主要人物形象、生平经历、故事情节……也能在考试的时候达到临城磨枪的效果。
3、文言功底薄弱,诗歌鉴赏能力不足,导致大量十分。
文言文对现在的学生而言,某种程度上,相当于是一门外语,需要一定的功底,必须掌握一定量的实词和虚词的使用方法、特殊的句式、词性的活用、一定数量的通假字、一定的历史知识……
诗歌鉴赏需要掌握四种表达方式、古代诗歌语言风格的术语、古代诗歌思念感情的术语,常用修辞手法、各类表现手法,常见意象的含义等等必备知识。
总体而言,中高考的语文考试在不断的改革推进下,考试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对考生的要求会也会越来越高,越早重视,越早获益。
如能从小重视巩固语文的六大基础知识,提高语文的六大基础技能,同时提升语文考试的六大应试技巧,必将提升学习的整体能力,提高升学的竞争力。
对于艺术生文化课补习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艺术生文化课补习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3、 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 阅读高鼎的《村居》完成6-7题(6分)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请描绘一下这两句画面(3分)
7、这首诗三、四写儿童的作用是什么?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5、 阅读《鲁人徙越》一文,回答问题。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③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④。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注释:①屦(jù):古时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②缟(gǎo):白绢。③跣(xiǎn):赤脚。④被发:披散头发。“被”通“披”。
15.解释下列带点词语(4分)
鲁人身善织屦( ) 而欲徙于越( )
或谓之曰( ) 缟为冠之也( )
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2)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
17.有人断定鲁人“必穷”的理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