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生文化课培训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必修3第六单元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的内容,关于新时期的理论探索,了解了这些,再加上政治所学的内容,那考试中这块知识就不用愁了!
知识点一 伟大的转折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2)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3)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着重阐述了毛泽东___实事求是___的观点,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内容
(1)确立了解放思想、_____实事求是_____的思想路线。
(2)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_____社会主义现代化____建设上来。
3.意义:我国的____改革开放____从此揭开序幕,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两个凡是”
(1)“两个凡是”的实质,是继续坚持“文化大革命”以来的“左”倾错误,它使国家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出现了徘徊局面。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知识点二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过程
(1)明确提出:中共十二大
①时间:__1982______年。
②内容:邓小平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标志形成:中共十三大
①时间:____1987____年。
②内容: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___初级阶段_____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__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___”的基本路线。会议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3)成熟并形成体系:南方讲话
①时间:_1992____年。
②内容: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_____发展生产力_____,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是非标准:“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体系完善:中共十四大
①时间:__1992____年。
②内容: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__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____。
(5)最终确立:中共十五大
①时间:___1997___年。
②内容:决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___中国共产党章程__》。
(6)其他思想:创造性地提出“__一国两制____”的伟大构想,阐述了__和平与发展____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等。
2.意义: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___毛泽东思想____,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思维点拨] 邓小平时代中国的三次思想解放
第一次:1978年战胜“两个凡是”,冲击了“个人崇拜”。第二次:1992年破除姓“社”和姓“资”的框框,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第三次:1997年破除姓“公”和姓“私”的框框,冲破了“所有制崇拜”。
[易混易错]邓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2)邓小平理论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3)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贡献。
知识点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背景
(1)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2)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__与时俱进__的新问题。
2.内容
(1)始终代表中国__先进生产力__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__最广大人民___的根本利益。
3.地位: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__指导思想___,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4.评价
(1)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2)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3)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4)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归纳比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邓小平理论侧重于经济的发展和政局的稳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侧重于党的建设。
[易错提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解决的问题不同。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邓小平理论重点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探究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
材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每个“代表”,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但它们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思考 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1)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2)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总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和根本;“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灵魂和先导;“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本质和归宿。
对于体育生文化课培训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体育生文化课培训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仿造下面划线句子,续写一个表达对故土或亲人思念之情的句子。 我国古典诗歌内蕴丰富,很能激发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春回大地后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对《观沧海》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林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A.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C.作者以日月星汉自比,通过写日月的运行、星汉的灿烂,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又很含蓄。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这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3、 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的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茶馆》中的王利发,摇着头对老主顾说:"'茶钱先付',说出来都烫嘴。"
B.听说有人在背地里捣鬼,他气得浑身都发紫了。
C.他们爽朗的笑声,落到水面上,河水跟着笑起来。
D.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4、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恭恭敬敬向她jū gōng并表示深切歉意。 ( ) (2)他xī lì的目光仿佛可以看透别人心中的秘密。 ( ) (3)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cháng tú bá shè了二三十年。
( )
(4)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guǎng mào wú yín的宇宙。 ( )
5、 词义辨析:……………………………………………………………………… (3分)
(1)为:项为之强 ( ) 以丛草为林 ( )
(2)之:故时有物外之趣( ) 昂首观之 ( )
(3)以:徐喷以烟 ( ) 以丛草为林( )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