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考生文化课集训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2007年高考北京卷物理特点如下:
1、总体评价:能力立意,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北京卷)符合“三个有利于”,符合北京市物理教学实际,符合北京考生的实际水平,难易适度,是一份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中学教学导向的试卷。今年的物理试卷与去年相比,整体保持稳定,包含4个方面,①题型、题量、设问稳定(包含阅读量、思考量、答案书写量稳定)。②考查的知识结构稳定。③考查的能力结构稳定。④试卷试题难度、区分度稳定。
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物理(北京卷)还有意识的结合教材及新课程理念,适当体现了“新意”,在以知识为载体的基础上,注重能力考查,是一份非常好的“能力型试卷”。
2007年高考物理学科试题联系实际,注重实验考查(包括演示实验),侧重实验探究,适当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于今后的物理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试题将科学的理念与技术上的应用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掌握技术,贡献社会,关注生活,注重生态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渗透了STSE教育。同时对中学物理教学走出题海,回归教材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试题体现素质教育的良好导向,对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关注科学研究方法,关注物理在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问题的探究意识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2007年的物理试卷较好的体现了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命题更加成熟稳定,是一份高质量的成功地试卷。考后试卷统计分析表明,2007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物理试题既有适当的难度(0.56),又有较好的区分度(0.92),符合北京市现阶段中学教学实际,既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又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2004-2007年高考(北京卷)理科综合物理试卷全样本统计数据
年份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值
区分度
2004
70.95
24.39
0.59
0.92
2005
61.05
23.11
0.51
0.93
2006
67.02
21.38
0.56
0.92
2007
67.65
20.09
0.56
0.92
2、试卷特点:紧扣《考试说明》,题目覆盖面较广
2007年的物理试卷选择题8个题,每题6分,共48分,占物理总分的40%;非选择题4个题(含实验题1个,计算题3个),共72分,占物理总分的60%。物理学科内容比例符合《考试说明》的规定:力学总分53分(选择题力学18分,实验14分,非选择题[力电综合]含力学21分),占总分的44%;电磁学总分49分(选择题电磁学12分,实验4分,非选择题[力电综合中]含电磁33分),占总分的41%;热、光、原子共18分,占总分的15%,其中热学6分,占总分的5%;光学6分,占总分的5%;原子6分,占总分的5%。实验18分,占总分的15%。
在12个物理题中,力、热、电磁、光、原子及原子核物理等都有考查。其中Ⅱ类知识点41个(占《考试说明》全部Ⅱ类知识点49个的83.67%)。Ⅰ类知识点15个(占《考试说明》全部Ⅰ类知识点63个的23.8%)。全卷Ⅰ、Ⅱ类知识点58个(含2个实验知识点),占《考试说明》全部131个知识点的44.3%。《考试说明》中共17个单元,本份试卷几乎全部覆盖(详见下表)。
对于艺考生文化课集训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艺考生文化课集训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做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恢弘志士之气
②王之蔽甚矣
③时时而间进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甲)(乙)两文都是写进谏的,其劝谏的目的可以归结为:
2、 课内文言文阅读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D.既克,公问其故/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从全文看,对鲁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鲁庄公大敌当前,能礼贤下士,虚心纳谏。
B.鲁庄公懂得民心向背的重要性,能够取信于民,获得国人的支持。
C.鲁庄公在战场上能审时度势,把握好反攻和追击时机。
D.鲁庄公在作战中善于听取曹刿的意见,充分信任曹刿的军事才能。
3、 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树杈(chā) 脸颊(jiá) 羚羊(líng) 意见分歧(qí)
B.不禁(jìn) 撒谎(sā) 沉寂(jī) 絮絮叨叨(dāo)
C.憔悴(cuì) 匿笑(nì) 祷告(dǎo) 侍弄花草(shì)
D.蹲下(zūn) 霎时(chà) 攥着(zuàn) 尊君在不(fǒu)
4、 《陈涉世家》中说明陈涉从小胸有大志的一句话是 。
5、 李白的《行路难》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世路艰难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