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体生文化课培训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高分必备: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是众多考生很容易失分的一部分,下面有途网小编跟大家分享一下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
万能高考语文答题公式
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分析: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高考语文阅读解题技巧
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高分必备高考语文阅读套话
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公式
语言运用:
1、语境表达:话题统一,句序合理,注意过渡、衔接和呼应。还要适应语言环境,注意场合、注意说话对象、注意文明礼貌。格式:礼貌用语+表达内容+询问
2仿写:与例句的结构、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保持一致;内容保持一致,语意连贯,话题统一。
3、缩句:满足压缩要求,要有概括性;找中心句、段;找出主要成分;排除干扰项。
4 句式转换: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三者间的转换;直接叙述变转述。
对于艺体生文化课培训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艺体生文化课培训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19-20题。(共6分)
文段一
陶器是人类的一项重要发明,它的产生和古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古人大多依山傍水而居,他们需要寻找贮水、汲水、贮存和蒸煮食物的器具,而此时人类已知道土壤加水后会具有可塑性,并在用火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为陶器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又因为陶器不易携带,既笨重又容易破损,所以陶器的起源必然还与人类定居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推测,定居后的古人为了使枝条编制的器皿耐火和密致无缝而为其涂上黏土,后来发现经过火烧后,黏土部分变得十分坚硬,进而直接用黏土烧制成器,于是发明出原始的陶器。可以说,陶器是反映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史书”。
19.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说说促成人类发明陶器的条件有哪些。(3分)
答:
文段二
20世纪后半叶,考古学家对江西仙人洞遗址进行了多次挖掘,获得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人工制品和动物骨骼,其中的陶器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由于当时考古界普遍认为陶器应当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因此当时人们认为仙人洞陶器最早产生的时间不会早于距今1万年。
2009年,中美考古学家在仙人洞遗址重新清理出地层剖面,并在剖面上采集了一系列碳-14测年样本和地层微结构样本,确定了碳-14测年样本跟以往出土过陶器的地层的关系。最终,他们采用放射性碳素测年法准确地测出了仙人洞遗址陶器所处的年代应为距今2万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认定的陶器产生的最早年代。这一发现,颠覆了人们对陶器产生时间的认识,为研究古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提供了新的资料。
20.根据“文段二”的内容,说出中美考古学家判定仙人洞遗址陶器所处年代依据的方法,以及这一判定的价值。(3分)
①方法:
②价值:
2、 作文
有一位哲人说,一个人学会了感谢,他就成熟了。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有很多人,很多事物,都给了我们帮助、教益和启迪。
请将题目“感谢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章要抒写真情实感。(2)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入则无法家拂士/草色入帘青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公问其故
C.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D.征于色,发于声/言和而色夷
7、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孟子认为,一个人经受了各种磨练,最后就能“□□□□□□”;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国内要有“□□□□”,国外要有“□□□□”(用原文的语句回答)(3分)
9、选择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代先贤历经磨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在逆境中,要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创作了《第九交响曲》等名曲,这个故事能有力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D.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4、 辨析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1) (2)
5、 修辞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每一朵盛开的花朵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舱,船舱鼓鼓的。
②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看,像牛毛,像花针,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层薄烟。
⑤满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A.拟人 比喻 对偶 比喻 设问 B.比喻 拟人 对偶 排比 反问
C.比喻 比喻 排比 排比 夸张 D.拟人 拟人 对偶 比喻 反问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