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生文化课培训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1、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理解要点: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已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这应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5)区分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共同点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有: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而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2.物体受力分析的基本程序:(1)确定研究对象;(2)采用隔离法分析其他物体对研究对象的作用力;(3)按照先重力,然后环绕物体一周找出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并逐个分析这些物体对研究对象的弹力和摩擦力(4)画物体受力图,没有特别要求,则画示意图即可。
3.超重和失重:(1)超重: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处于超重状态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即F=mg+ma.;(2)失重: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处于失重状态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FN(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mg,即FN=mg-ma,当a=g时,FN=0,即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4、牛顿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研究惯性系中运动与力的关系,不能用于非惯性系;(2)只适用于解决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3)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微观粒子。
5、牛顿第三定律讲述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必须遵循的规律。这对力叫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实验结论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用与反作用是相对而言的,总是成对出现的,具有四同:即同时发生、存在、消失、同性质。(如果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绝不会是弹力或重力。)
对于美术生文化课培训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美术生文化课培训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辛苦遭逢起一经, 。(作者 ,朝代 )
2、 以“包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思。本题若只从其中一个方面写,也可以。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3、 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其与前后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
最美的微笑是父母的微笑,它让我们在成长中学会了宽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温暖的牵手是和父母的牵手,它让我们在逆境中学会了坚强。拥有父母,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宝贵的财富。
4、 .综合性学习(4分)
近日,为迎接第六届读书节,石河子第四学区中小学正掀起“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高潮。不少学校正大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与经典相伴。
材料一:第十中学在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中,充分利用书香长廊、橱窗、墙壁、黑板报等空间,以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渗透国学经典的文化元素,让同学们在耳濡目染中快乐成长。
材料二:第十六中倡导快乐学国学。班级内众多的楹联、校园墙上的《弟子规》、经典美文以及宿舍名(“三乐苑”“栖心阁”)等等,都让同学们随时能触摸到经典。
材料三:144团中学让古诗文、名言警句上墙、上板报。只要走进校园,就可以看到孔子、孟子、老子等圣贤的经典名句,名言警句把学校各个角落的橱窗装点一新;还可以看到同学们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书法展,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板报……处处可以体现出同学们与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
(1) 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
(2)作为一名国学爱好者,经过思考,你来到校长办公室,想就如何提高中学生国学素养向杨校长提出自己的建议,你会怎么说?(2分)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六则)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