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编导生文化课集训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目前,高三考生正在进行第一轮的复习,重庆高考手机报围绕语文学科复习要点,特邀重庆一中史瑞老师提出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语文复习:要注重六个重点环节
史瑞:重庆一中高三语文教师
自重庆回归全国卷后,近两年感觉高考语文的难度不断增大,高三语文的复习效率和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都面临着挑战,也对第一轮复习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对于语文这个学科,第一轮复习只是一个时间概念。这个时间阶段距离高考尚有些时日,所以对考生而言最重要的是着眼于全局,在此期间建立和形成自己对各个考试板块的有效复习模式,并完成所有知识层面的积累和梳理,为后期的训练打下基础。有鉴于此,现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将“作文”进行到底
把作文写在第一点,是由作文训练的周期决定的。我市考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提笔少”“下笔难”“怕动笔”。三者的关系是因“提笔少”,渐渐的“下笔难”,最后“怕动笔”。许多考生提起写作文便头痛,更不要说写好作文了。所以,第一轮复习的各个阶段,都要坚持作文训练,集少为多,迎难而上。
在训练频率上,建议每周一文或三周两文;在训练方向上,初期以议论文章法训练为主,入格后对论证思维慢慢修正;在训练内容上,考题应多涉及热点话题或核心向度;在训练侧重上,建议以长期素材的整理和积累为要务。最关键是,坚持不懈,也不可因其周期长而有所忽怠。
将“散点”铺散开去
所谓“散点”,即命题点集中,但知识点零散的几个板块。如词语板块,集中复习会有效果,但并不能实现其全面、深入;如文化常识和默写板块,学校往往不会安排集中复习,会将其规划在各次考试的范围中分阶段解决;如文言文的实词板块,集中复习只是解决了理解问题,“应用”依然是个长期的过程。
所以,各位考生就需要将其铺散开去。所谓铺散,就是把它们纳入每天的复习安排里,日日打磨,直至解决问题。在完成常规复习任务的前提下,每日三词二识一段,一段为文言翻译小段,计划时间差不多一刻钟,最多不过二十分钟,周期贯穿第一轮复习,成果可期。
古文复习应回归教材
教材,是最好的参考书。回归教材,且以实词、句法和文学常识为重点梳理教材,应是古文复习最能够落到实处的方式。高考文言文的考点大多是由教材内容继承或变化得来,落实了教材,不仅可以提升自信心,还可以温故知新,在重复中夯实语感。并且在回归教材之余,考生可以将教材中可用的素材归类整理,以备作文之需。
而且,事实是,大多数考生对教材中的古文极其陌生,这些考生考下来,每每感叹于高考命题之偏僻,如2016年全国2卷文言翻译中的“雁矢”一词,“矢”字的通假意,其实在《廉颇蔺相如列传》和选修教材中《狱中杂记》里都有提及,不过是随文迁移罢了。
思维训练以归纳为基础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复习中,许多考生做题无数,但依然心里不安稳,准确性不稳定,归根结底是解题思维没有跟上命题思维。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十数年如一日根深蒂固的习惯很难就一场复习而变更。这就需要从最基础的能力训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平时训练时,有意识的对论述类文本的各个段落进行归纳概括,并形成思维导图,我认为这是最接地气最有效的训练方式。这种方式对实用类文本阅读也会有所助益。
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
要树立“理解为主、套路为辅”的阅读观念。近几年高考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尤其是诗歌阅读都呈现了重理解、整体评价,轻技法、套路化的倾向。然而很多考生不是凭感觉做印象化阅读,就是沿用初中带来的诸多模式,对阅读题做套路化的分解,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故而,针对文学类文本要注重理解阅读:散文应侧重于语言风格及主旨的把握,小说应侧重于人物分析训练;针对诗歌鉴赏,应侧重于不同题材的典型文本的翻译训练。
要注重“书写”细节
练字不是写书法,是可以在短期内取得效果的。这个周期最短可以缩减到两个月,之后就可以为你的卷面赢得一定分数。所以,语文因其存在大量的主观题,部分考生应该训练书写,而且在这个过程里还可以调剂紧张而焦虑的情绪。
以上六点,考生们可以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特点及自身存在的个体差异取舍,希望能够有所助益。
对于播音编导生文化课集训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播音编导生文化课集训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弓如霹雷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2、 下列每组四字词语中有一个错字,请用横线标出并依次改正在方格内。
A.恼羞成怒 润如油膏 断章取意 言行相顾
B.恪尽职守 一如即往 媚上欺下 重蹈覆辙
C.怒不可遏 根深底固 理至易名 歇斯底里
D.刻骨铭心 方枘圆凿 格物志知 涕泗横流
3、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会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荫庇(yīn) 骈进(bìng) 强聒不舍(guā)
B.拮据(jū) 恣睢(suīD 周道如砥(dǐ)
C.汲取(xí) 恐吓(xià) 面面相觑(xù)
D.恻隐(chè) 阴晦(hùi) 根深蒂固(dì)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以色列对加沙地区的军事行动如果进一步扩大,他们将面临与哈马斯一样的军事、政治的沉重代价。
B.元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王忠诚院士、徐光宪院士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青藏铁路工程”等3项成果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C.在教练的反复示范之下,王宁明白这下双杠的技术关键在哪里了。
D.谁又能否认,3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不是首先得益于先进的发展理念呢?
5、 <<伤仲永>>(15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2、划分朗读节奏(划一处)(1分)
A、稍稍宾客其父
B、不能称前时之闻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未尝识书具( ) (2)邑人奇之 ( ) (3)日扳仲永 ( )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14、下列与“借旁近与之”中的“之”字的解释、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邑人奇之B、不能称前时之闻C、忽啼求之D、于舅家见之 15、翻译下列文言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文: (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 16、方仲永从“指物作诗立就”到“泯然众人矣”的变化,给了你什么启示?(2分) 17、假如你身边也有像方仲永这样的同学,你会怎样劝导他呢?(要求引用名言、诗句来讲道理) (2分)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