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媒生文化课培训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此文优美而富有韵味,有浓浓的文化气息,适合高中学生阅读,题目涉及面广包括原因题、归纳概括题、赏析题、作用题等,也适合作为讲解例题和学生的练习题,从细节入手给学生理解和答题的方向。
阳关古道苍凉美
一到敦煌,我就想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荒凉、那么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带到了古阳关遗址。
古阳关位于敦煌西75公里的古董滩上,三面沙丘,沙梁环抱。它与玉门关遥相呼应,像两颗明珠镶嵌在一段汉长城的两端,因在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阳关这样的边塞之地之所以闻名遐迩,并不起始于王维的那首《渭城曲》,而是因为它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后来,“阳关道”成为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汽车穿过禾田,钻出林带,向荒丘起伏的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驶去。我们登上烽火台,但见南边有一块铁牌,上面写着四个工整的字“阳关古城”。然而,向四面看,却只见红沙渺渺,不见古城的一砖一瓦。阳关古需,以雪山为屏,原也有过美丽的环境,一千多年前,它曾是湖水碧清、林草丰美的地方,只是由于种种天灾人祸,才成了连天的荒漠。如今,古阳关已被结地面。山下南面从东到西自然排列成二十余座大沙梁。沙梁之间,为砾石平地。汉唐陶片,铁砖瓦块,俯拾皆是。如果看到颜色乌黑、质地细腻、坚硬如石的阳关砖,千万莫要小瞧它,昔日有名的“阳尖砚”就是用这种砖磨制的。用阳关砚磨的墨冬不结冰,夏不缩水,用来写毛笔字十分方便。听着旅伴的介绍,我不由感慨起来,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阳关,昔日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关隘,原本不过是一道关,却被赋予了许多哲思和诗情。哲学家站在这儿宣称,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的对立概念如此生动地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儿,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尽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然而,最初在阳关道上留下足印的并不是哲学家与诗人,而是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这阳关古道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像阳关上的那弯月,清冷而高远。他们在这条原本传播文明的古道,冲冲杀杀……于是,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他们留下的点滴感慨,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
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
(一)首先解读文章,了解行文思路
从题目上看我们可以提几个问题:作者写了阳关古道的什么景?他的感受如何?为何他感受到的是苍凉美?从这几个问题中我们就可以理清思路了。
第一段:作者对古阳关的印象带作者进入到阳关;
第二段:介绍阳关名字的由来和它文明遐迩的原因;
第三段:去阳关沿途所见之景:荒凉与生机对比;
第四段:阳关古城今昔的沧桑,重点写了阳关砖给作者的感受;
第五段:阳关引发了作者的对阳关赋有哲思和诗情的思考;
第六段:阳关今昔对比,引发了作者的憧憬。
(二)阅读时注意勾画重要的句子和词语,尤其是在阅读中所产生的疑问,往往这些就是要考试的内容。
(三)阅读时按照作者的意思走,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作者的身上,以文为本。
(四)学会联想类似的文章,看看他们有哪些相似点和不同点,便于举一反三。如《戈壁听沙》就是西部系列的。
1、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4分)
参考答案:(1)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2)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关口,(3)王维《渭城曲》中对古阳关的感叹,(4)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
解析:本题是原因题,其实也是要求归纳内容要点。
方法:首先我们要定位,找到答题区间,然后再找出答题关键词--闻名遐迩,最后在连接句子,保证句子的连贯性。这道题成绩一般的学生都能答出三点,最后一点不容易看出。古阳关闻名起始于自汉魏以来就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防上的重要关隘,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又闻名于《边塞曲》, “阳关道”更成了光明大道的代名词。答本题时注意文中说“不起始于”并不意味着不是闻名遐迩的原因。
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答案:(1)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2)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使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3)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人生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理和诗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实际上也是一道赏析题。
方法:先看手法如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由小到大的看;其次看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是总起句,则在句子所涉及的范围提取关键词释义。是总结句则在上文寻找,是过渡句则在上下文中提取相关信息,第三,看语境,找邻近句,结合文章中心理解。第四,看主旨,分析句子所反映的情感。(1)要理解“绿色的海洋”的借喻意;(2)要理解“凄冷”“暖意”的具体内涵以及对比的作用。(3)要明确“哲学家与诗人”这一词语在文中的临时语境意。
3、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6分)
答案:(1)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2)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3)古人对生离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凉悲惋。
解析:考查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含义题。
方法:首先看题目“苍凉美”,可见答案分布广,不能只看某一段落,最好是分层;再理解苍凉指的是什么意思,即苍莽辽阔,凄凉壮美;然后再找出相关内容,组织句子。
答案要包含这样几层:路途所见,阳关古城所见,哲学家与诗人的感慨。寻找关键词“荒凉”“凄冷”“清冷”“凄凉悲惋”即可。
4、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1)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日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2)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解析:这是典型的一道作用题,引用诗句的作用题我们做过不少,可以参照以前答题模式。如《戈壁听沙》《醉太行》中都有诗句引用的作用题。
方法:首先定位,找到句子所在位置,具体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该句子在结尾是否有点明中心等作用;接着理解诗句内容的作用如“何必”“什么”这样的语气词明显表现了作者的自豪,这一自豪来源于阳关今天的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另外看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最后答引诗句的效果,注意组织好语句。
建议:在高考时不要标1234这样的小点,尽量用分号表示,看起来即有层次也连贯。(智康1对1 王敏老师)
相关阅读
例文解析:高考阅读短文《如果你为四郎哭泣》
高考现代阅读例文解析:高处的灿烂
高中阅读短文解析:总想为你唱支歌
例题解析:高中阅读短文试题分析及答题思路
对于传媒生文化课培训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传媒生文化课培训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将1---4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这风,不大不小,不徐不疾,就像一双软绵绵的小手,抚摸着你的脸庞和额头,
,一起飞散到九霄天里去。
(1)恨不得将自己化作一泓春水 (2)轻轻的,柔柔的
(3) 使你感到舒心适意,飘飘欲仙 (4)和着这妩媚温馨的天籁之风
A 、(2)(3)(1)(4) B、 (2)(4)(1)(3) C、(3)(1)(4)(2) D、(3)(2)(1)(4)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吝啬 点缀 谈笑风声 才疏学浅 B.辉煌 惋惜 辩伪去妄 姹紫嫣红 C.翱翔 狼籍 豁然开朗 巧妙绝伦 D.葱茏 渊博 改邪归正 相提并论
3、 杜环,字叔循。侍父一元① 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哭于九江城下,无所归,乃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坐,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褊②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其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
越十年,母疾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言终而气绝。环俱棺椁殓殡之礼,葬之。 (节选自宋濂《杜环小传》,有删节)
注:①一元:杜环之父。 ②褊biǎn:狭小。
选出与“母泣告以故”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其境过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 以土砾凸者为丘 D. 策之不以其道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遂家金陵( ) ②颇若尝见其面者( )
③ 奉糜食母( ) ④少不惬意( )
3翻译下列句子。
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
4、 在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的走道里挂出了温馨美妙的标语,如“用尊重的态度对老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如果让你为你班教室拟一条“禁止高声喧哗”的标语,你会怎样写?
5、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孩子想象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没有什么不能实现的,但如此神奇和美丽的想象力,却如花蕊中的一点露珠一样脆弱,所以轻轻的一点外力,便可能摧残掉它。
②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根本不知道孩子天然的想象力有多重要,他们天然的想象力又是如何表现的。
③我们很多成年人,似乎不明白这个道理,在生活中,常无心扮演着这个非常可怕的角色。
④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但最美的大概就是孩子那种天然的想象力了,清澈,晶莹,有着无限的创造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⑤因此,我们常以各种名义轻而易举就把孩子那珍贵的想象力毁灭掉了。
A. ④①③②⑤ B.①③④②⑤ C. ①④⑤②③ D.④⑤②③①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