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编导生文化课辅导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同一件事情两个不同语言风格的人讲出来,效果肯定不一样,一个平铺直叙,没有重点,让人很难记住此人到底讲了些什么;而另一个人用语精彩,绘声绘色的,总是令人印象深刻。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写作与说话也是一样的,古人云:“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一篇好文章的语言总是生动灿烂的,这样才能让文章有感染力,才能感动、吸引读者。有的学生作文之所以不能吸引人,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思维呆滞、语言陈旧、口语化现象十分严重。怎样才能让语言创新,给自己的文章加满分?今天就教你六句话,给语言创新,给文章加分。
一、思维跳宕,创出新意。
中学生作文时习惯于常规思维,不善于跳跃式思维,因而作文语言平铺直叙,没有新意。而思维的跳宕,恰如运用电影“蒙太奇”手法一般,把过渡部分中的有关词句删掉,直接把两个互不相关的词句连缀在一起,该读者造成一个全新的语言境界。
1、冰雪化了,化成了春天。
2、泪,流出来的是错,留下的是对。
3、学生送给我感动。
以上三个例句的正常表诉如下:
4、冰雪化了,钻出了地面,燕子回来了,春天来到了。
5、面对错误,他流下了眼泪;面对正确,他笑逐言开。
6、学生们送给我贺年卡,我很感动。
跳跃式思维是语言创新的好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思维方法,他们的作文语言就挣脱了平铺直叙的束缚,砸碎了平淡无奇的枷锁。
二、置换对象,意境翻新。
有时为了达到语言创新的目的,可用看似无关的对象去置换正常思维中的对象,语言将光彩耀人。
7、月光下,农夫扛着犁耙,牵着老牛回家去。
8、注进我的感情,流淌出我的汗水。
我让同学们的思考怎样去用比较恰当的其他词语去置换掉例7、例8两句中的加点词,使之意境翻新,但又不改动原句大意。同学们经过指导和启发后,思路大开,跃跃欲试,其中置换较好的如下:
9、天黑了,农夫扛着月光,牵着星星回家去。
10、注进我的笑,流淌出我的文字。
例句9的置换凸现出一个披星戴月、辛勤劳作的农民形象。
例句10的置换则把一个坚持写作的人物形象摆到了读者面前。
三、转换角度,面貌翻新。
人们的思维一旦形成定势,一般不易改变。这也是学生作文语言创新的一大桎库。为了创新自己的语言,中学生进行写作时,不妨来个“反其道而行之”,转换思维角度,从而使自己作文语言的面貌得到刷新。
11、上街时,毛毛把爸爸丢了。
12、人把狗咬了。
按照人们的正常思维定势应该是父母带领孩子逛大街,走丢的当然的孩子。例句11却一反常规的思维模式,从孩子的角度去叙述事件,角度变了,作文的语言也就出新了。粗读例句12,简直有点匪夷所思:“人怎么能去咬狗?”但仔细一推敲,“咬”这个动词就怎么不可以作“呵斥、喝退”解呢?笔者以为这种语言的创新,不仅要求写作者有活跃的思维,而且还要有相当的语言智慧。
四、反璞归真,稚拙出新
学生作文中语言由于思维惰性所致,久而久之,对语言失去了敏感,学生作文中的创新语言很难脱颖而出。而有时稚童因为思维没有任何负担,思维反而会相当活跃,想象力相当丰富,他们的语言有时一语惊人,很有独创性。
13、小汽车放了个屁,急急忙忙溜走了。
例句13是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孩子说的话,岁略嫌粗拙,但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且采用拟人手段。笔者听见后,深有感触:看来语言的创新需要摆脱惰性思维,有时还要向思维尚没有定型的孩童学习,稚璞倒能出新。这要求我们要时刻留心我们身边的鲜活语言,这也是我们学习作文语言创新的一条途径。
五、巧妙仿用,化出新意。
学生作文语言创新的重要基础是勤读博览。中学生要从书本中吸纳大量成语、典故、故事、传说,从书本中获取大量新生词语。要学会借鉴,以使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更好地表达出来,同时又能使自己的作文语言更具艺术性,更有文采。
14、学不在多,能用则灵;才不在高,创造就行。这个时代,学会竞争。知识要全面,技能是根本。
15、克隆越王勾践剑是非法,还是合理?
凡学过《陋室铭》的中学生,一看例句14就知道是仿用刘禹锡的铭文语句,但又不是单纯的抄袭。其中透露出了创新思维的光辉。
例句15的“克隆”明显是个很时髦的“舶来品”。这里通过借用,指出古董仿制所引发的严峻问题,能一下子摄住读者的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由此可见语言创新的魅力。
六、修辞点化,新意盎然。
中学生要充分运用自己学习到的各种修辞,对自己作文语言进行特殊加工和精心包装,这样才有可能收到新颖、别致、意味深长的功效,提高自己作文的文学品位。
16、夕阳里那一声声雁叫,凝聚着三千里的辛酸。
17、印度高官纷纷落“网”。
18、比起对居高临下的“官意”的听命,中国的司法传统多有对“民意”的轻慢,这使得执法的准头差了许多。
19、一位老教师对即将去德国留学的学生说:“到德国去一定要记住马克思,千万不要变成思马克。
20、我的童年很长,一头系在妈妈的发上,一头醉入初升的太阳。
例句16采用通感手法把听觉感受“雁叫”转移为心理感受“辛酸”,使纯客观的叙述陡增了浓郁的主观意识。
例句17运用双关的手法,一石二鸟,一“网”二义:既指包括印度国防部长在内的高官因军购贿赂被一家网络公司揭发,又指因此而落入无情的法网,意味不可谓不深长。
例句18使用仿词手法,其中“官意”及仿效“民意”而设,是对那些不遵民意、践踏民意的官僚主义作风的严厉鞭打。它突出了事物的本质,显示出新鲜风趣的语言表现活力。
例句19将“马克思”调序为“思马克”(马克乃德国货币),这一调,调出了老师警告学生到了德国千万别坠入金钱陷阱的一片良苦用心,调出了语言的高品位。
例句20利用修辞中的粘连手法,把时间概念“童年”和“妈妈的发上”“初升的太阳”两个具体事物通过“很长”这个抽象的时间概念化为“很长”的系绳而粘连在一起,给读者留下优美的想象空间。
作文语言的创新的前提是思维的创新,学生思维创新了,作文的语言才能创新。语言创新没有固定的公式好套,同学们,请打开你创新思维的“宝葫芦”,倾倒出你的字字珠玑,句句锦绣,去点缀去编织你的灿烂华章吧!
对于播音编导生文化课辅导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播音编导生文化课辅导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根据下面“马”字的不同字体,结合七年级下册《马的世界》的内容回答问题。(2分)
(1)以上“马”字的不同字体按汉字演变过程重新排列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 。
(2)根据前一个小题的排列可以看出汉字演变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
2、 下列句式变换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2分)
A.将“汽车一阵疾驶,溅了他一身泥水。”变换成被字句。(他被疾驶的汽车溅了一身泥水。)
B.将“她不能确定这件事是不是他干的。”变换成强调“不能确定”的句子。(这件事是不是他干的,她不能确定。)
C.将“这辈子,我们就是父母的影子。”一句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我们永远是爸爸妈妈的负担。)
D.将“这堂课他完全没听懂。”变为肯定句。(这堂课他一片空白,云山雾罩的。)
3、 ④最爱湖东行不足, 。 《钱塘湖春行》
4、 《读〈堂吉诃德〉》作者________,________(国籍)诗人、政论家。他的长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其代表作,恩格斯曾评价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列句子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人格是什么?
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
一个人格猥琐、低劣,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
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
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座基。
A.15423 B.15324 C.24153 D.32415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