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生文化课集训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二、辛亥革命的兴起
1、组织准备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0世纪初,又出现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较有影响力革命团体,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但这些革命团体地域性很强,力量分散,容易被清政府各个击破,于是为了加强革命力量的联合,1905年在东京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的纲领
同盟会并不是革命团体的组合而是由那些革命团体的主要成员与部分留日学生组成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这十六个字,这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后来孙中山先生将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对应的是民族主义,指的是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建立近代民族国家。“创立民国”对应的是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对应的是民生主义,其目的在于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与对立。
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并由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来领导。
2、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
三、辛亥革命的高潮
1、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11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起义后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而独立。
武昌起义胜利的原因
1 20世纪初,武汉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2 武汉是帝国主义较早入侵的地区,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双重压迫,反抗强烈。群众基础好。
3 革命党人在武汉长期准备,做了大量的组织宣传工作。
4 四川的保路运动,清政府就派出湖北新军去镇压,这样武汉地区兵力空虚。为革命党人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时机。
2、中华民国的成立
民国的建立
当各省宣布独立之后,急需建立一个中央政府,于是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建立。
1、政权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
(1)国旗:五色旗
(2)纪年: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3)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1912年3月
(2)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②自由平等3三权分立
(3)意义:①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②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四、辛亥革命的失败: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
正当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之时,在华拥有巨大利益的帝国主义列强,以中立作为幌子,积极物色新的代理人来取代清王朝,他们看中具有军事实力的野心家袁世凯,一致要求清政府重新起用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复出,加紧了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
1、袁世凯能够窃取胜利果实的原因
第一、是袁世凯本人的军事实力和两面派手法。
第二、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对革命党人施加了强大压力;
第三、混入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从内部破坏革命,和帝国主义相呼应;
第四、是革命党人自己的软弱和妥协,对袁世凯抱有幻想;
2、经过
第一步:袁世凯逼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清朝覆灭;
第二步:袁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第三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也标志着辛亥革命到此结束。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以挽救民族危亡。
从直接结果来看,辛亥革命达到了直接目标,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还颁布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可以说革命是成功了。
从最终结果来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没能达到根本目标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其实,历史事件本身具有无限复杂的多样性,只有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全面、辩证地认识它的本质特征。因此,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或者失败了,都有一定道理,但我们在看待历史事件时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像辛亥革命,只有把它的成功和失败统一起来看,才能正确看待它。
1、性质
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
①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②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③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④沉重的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⑤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3、局限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意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也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因此,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辛亥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列强不支持孙中山,而选择了袁世凯作为他们继续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件事本身就充分说明了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这正如毛泽东所分析的那样:"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
4、教训
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对于艺考生文化课集训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艺考生文化课集训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黑龙江省绥化市】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一切生活皆语文”,春日融融,语文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生机;夏日炎炎,语文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荷花别样红”的绚丽;秋日高远,语文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的毫情;冬日浪漫, 。语文就在你身边,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妖娆的装扮,它是那种“小桥流水”的静 mì( ),是那种“大江东去”的浩荡……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的风铃敲开了我们的心fēi( ),让我们一起去踏寻语文的足迹吧!
⑴用音序检字法查“娆” 字;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⑶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mì( ) fēi( )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颌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
B.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急的文字。
C.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D. 南京长江大桥远看也是一道直线,直线美不美?直线是否更符合新的审美观?不宜笼统地提问,不能笼统地答复,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豪厘,差之千里。
3、 安得广厦千万间,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何其芳《秋天》)
5、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颜回好学》
【注:回:颜回,又称颜渊,是孔子的弟子。蚤:同“早”。恸:哀痛之至。贰:重复。亡:同“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⑵即更刮目相待 ( )
⑶门人益亲 ( ) ⑷不迁怒,不贰过。( )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
⑵不迁怒,不贰过。
译:
请写出与段文字相关的成语。你还知道与好学相关的成语吗?请举一例。(2分)
读了、两段文字,你有何感想?(2分)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