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生文化课集训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十、变化型
【高考历史方法指导】
一.什么是变化类历史试题?
在特定历史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段出现的新特性、新内容等。主要是对同一历史事物在不同阶段的比较中探索历史事物的发展趋势或变化规律。
二.变化类历史试题的三种形式
1.前后变化型:(1)一是之前怎么样,之后怎么样。如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2)二是由什么变为什么。如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由闭关锁国变化为被迫开放。
2.阶段变化型:即分阶段归纳。如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自然经济的发展历程、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3.内容变化型:主要是指以前没有这种情况,后来新出现了,其答题模式为列出新出现的情况。如明朝中后期,中国经济的新变化: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三.材料解析题中"变化"类试题:
1.设问模式:"根据材料……,指出……变化?(X分)"
2.答题思路:必须答出"变化"前和"变化"后的两种情况,常用"由……到……"。
十一、性质型
【高考历史方法指导】
一.实质(本质)和性质的区别
实质就是本质,它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不能简单、直观地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概括历史事件的实质的一般方法是先确立所要表述的历史事件的主体,再确立其本质属性,揭示其本质或目的,最后指出其性质。实质(本质)经常和目的尤其是根本目的相关。(一般来说,实质定性于"实际如何"、"反映了什么"、"表明了什么")
性质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特有属性。性质是比较稳定的,一般由历史事物的阶级属性或社会属性决定。(一般而言,性质定性于"是什么")
二.举例说明实质和性质的区别
1.例1:俄国1861年改革。(1)实质:指农奴主对农奴进行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2)性质:农奴主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例2:王安石变法。(1)实质:北宋统治者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一次尝试。(2)性质: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
3.例3:鸦片战争。(1)实质:英国为打开中国门户、把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掠夺战争。(2)性质:对英国来说是一场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
4.例4:美国内战。(1)实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之间争夺国家权力的战争。(2)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三.不同历史事件的性质的解题模式及举例
1.战争型
(1)战争型性质的解题模式:从战争双方、战争目的、战争属性三方面归纳。
(2)举例:鸦片战争的性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世界人民与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2.革命型
(1)革命型性质的解题模式:从发动革命阶级和革命目标方面归纳。
(2)举例:辛亥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民族独立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3.运动型
(1)运动型性质的解题模式:从发动阶级、活动方式或活动目标特点等归纳。
(2)举例: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富国强兵的自救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对于美术生文化课集训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美术生文化课集训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战国策》,简称《国策》。是由西汉 (人名)编订战国时期诸国史料汇集成书。题目中“讽”的意思是: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私我也( ) ②孰视之( )
③齐地方千里( ) ④能谤讥于市朝( )
3.文章第一自然段中,邹忌通过反思找出自己“受蒙蔽”的原因,请你用文中的几个词概括出来,并谈谈第一段的作用。
4.文章结尾重点描述了“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时间段进谏人数的变化,作者想以此说明什么?
5.进谏为公,纳言为民,邹忌和齐威王可谓一对相得益彰的明君贤臣,请你说说他们的贤明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
2、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差使(chāi) 惧惮(dàn) 箱箧(qiè) 人才济济(qí)
B、琐屑(xiè) 惶急(huáng) 拂晓(fú) 猝然昏厥(zòu)
C、愧怍(zuò) 颓唐(tuí) 瓦砾(lì) 全身震悚(sǒng)
D、徙倚(tú) 凹凼(dàng) 荒谬(mìu) 步履蹒跚(pán)
3、 语言运用——下列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荡舟湘江河,青葱的山,苍郁的树,苔染的石壁都在河水中投入了绿油油的倒影。 ,连我也融入了这浓浓的绿中。
A. 整个世界五彩斑斓
B. 河水推挤着船舷
C. 天空洒下落日的余晖
D. 天空和大地绿成一片
4、 按要求修改。(4分)
①七年级是初中打好基础的一年学习。②我们要经受毅志力的考验,我们每个同学都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而不至于老大徒伤悲。③因为,我们将来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④而且,“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1)句①中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
(2)句②中有一个错别字,应该把_____改为______。
(3)句③中修饰语位置不当,应该把“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互换。
(4)句④中关联词语运用不当,应该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_。
5、 卖 白 菜 莫言
(节选)
①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②“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③“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
④“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
⑤“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⑥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她有些恼怒地说:
⑦“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⑧“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的,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⑨她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第五段“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中,“涌”能不能改成“流”,为什么?
文中划线句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