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生文化课集训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教《谏太宗十思疏》一得
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首句是:“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作者以“木”与“流”作比喻,提出治国的根本在“德义”。接下去的一句再从反面加以论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但这一句是先说“流”而后说“木”了。读到这儿,学生总要问: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无论是文艺文还是说理文,都应力求语言明确、思路清晰,但同时也应避免率性而为、平铺直叙。古人说:“做人要直,作文贵曲。”文章直露无遗则必将味淡如水,难以做到含蓄隽永,余味无穷,不能给读者提供更多的审美体验。
吴筠的《与朱元思书》开首概括写富春江两岸的美景:“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先说“山”,后说“水”的。而下文在分段作具体描写的时候则先写“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后写“山”:“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作者这样安排,既使行文富有变化,又突出了文章的重点,即对山峦的描写及相关的议论。
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在总括马克思的毕生成就时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而下文则是先写马克思在“历史科学”方面的贡献,即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后写马克思作为一个革命家如何领导欧美的无产阶级与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国家进行战斗。这也是基于同样的道理吧。当然,如果文章中写到甲乙丙三方面或更多的内容时则不宜随意颠倒顺序,以免造成思维混乱,影响内容的表达。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写邹忌与“城北徐公”比美,是先问其妻,再问其妾,最后问其客;但邹忌很有自知之明,经过一晚上的思考,终于悟出了原因,文中是这样叙述的:“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后来他上朝进谏的时候,也还是按照“妻”、“妾”、“客”的顺序一一陈述的,丝毫没有变化。
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是1941年整风运动中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他在指出我们党在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方面的缺点的时候,是“首先说研究现状”,“其次说研究历史”,“其次说到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等情形,然后还是按这样的顺序分析其危害。直到文章结束作出“提议”的时候,也还是从这三方面进行总结的。这样做使得全文条分缕析,纲举目张,文章也不愧为一篇典范的议论文佳作。
对于传媒生文化课集训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传媒生文化课集训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活板》作者沈括,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本文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紧扣“活”字这一特征进行说明,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B.《范进中举》中吴敬梓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力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C.《错过》这篇杂文以辩证的观点阐述了对“错过”的正确认识,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安排思路,巧妙的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很有说服力。
D.《紫藤萝瀑布》这篇状物抒情的散文按照赏花、思花、惜花的感情变化来结构全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融情于景,由情入理,在写花中抒发了积极的人生情怀,寄予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2、 名著阅读题。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是《水浒传》中描写鲁达的两个经典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的一个故事。
3、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学生需要广阔的视野,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文化活动,这样才能开卷有益。
B.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D.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推进器。
4、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做事一向严谨的老王,怎么会干出这样的事来,我们简直难以置信。
B.他们俩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C.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自暴自弃。
D.小陆真是别具匠心,制作的飞机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5、 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 《 》)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