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体生文化课集训在高三复习阶段,主要的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好复习的重点,为此小编在下面整理好了相关的高考复习攻略,一起来看看吧!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8分)
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漫漫漳河曲。城郭为墟①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鄴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张说《鄴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注】虚:废墟。
(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2分)
(2)请赏析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6分)
参考答案:
(1)春江花月夜
(2)“城郭为墟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
试题解析:
张说的《鄴都引》是借凭吊古迹而抒发胸臆的怀古之作,诗分两层。前六句为第一层,主要是缅怀和描述曹操生前的非凡业绩,以寄托自己的凌云壮志。诗的后六句为第二层,主要叙述魏武身后的历史变迁,流露出诗人哀叹时光易逝、英雄业绩无继的感慨。“城郭为墟人代改,但见西园明月在”二句,是通过曹魏时代的城郭建筑今已凋蔽颓败揭示邺都环境的今昔变迁。“城郭”和“西园”沦为废墟,标志着魏武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明月依旧,却照不见曹操在西园“夜接词人赋华屋”,更衬托出今日邺都的凄凉冷落。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感叹江月长明而人生短促,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人生一代又一代地绵延着,无穷无尽;人们年复一年地眺望江上的月亮,也亘古不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本题选材又有新突破,考的是唐代的歌行体——盛唐七古。第一空文学常识比较简单,第二问是赏析两首诗句的理趣与人生感悟,回到了诗歌内容的考查。抓住“人生感悟的差异”这一命题暗示,结合诗句分析作答即可。
考点分析: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对于艺体生文化课集训阶段除了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外就是对于相关题型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为此小编在下边准备了几道5道艺体生文化课集训相关的测试题,一起来测试一下吧!
1、 2012年5月,中国大地演绎了一个个美丽的故事:当客车突然冲向学生,“最美丽的教师”张丽莉一把推开身边的学生,学生得救了,自己却被卷入了车下,身受重伤;当少年不慎落水,“最美丽警官”沈星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营救,少年得救了,自己却不幸牺牲。还有“最美丽的战士”高铁成,“最美丽的司机”吴斌……他们在危机之中每一个不假思索的动作,将生命的最美时刻绽放在世人面前。
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同样有美丽的故事,请你用慧眼去发现身边的美,用心去感悟身边的美,用妙笔去描绘身边的美。
请以“我身边最美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如果不可避免,请用x x 代替。
(3)书写工整美观,卷面整洁。600字左右。
2、 作文
命题作文。 有人喜欢白色的纯洁,有人喜欢橙色的温暖,有人喜欢粉色的浪漫……你也许对某种色彩情有独钟。激情燃烧的火红,收获成功的金黄,茁壮成长中的那一抹新绿,追逐梦想时的那一片蔚蓝……青春的画卷上,总有一种色彩属于你。
请以“有一种色彩属于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二)请以 “ 激励我成长” 为题作文。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3、 (2011·贵州市安顺市)
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的眼睛。请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另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美的感受。(3 分)
例句① :老师说:“书声朗朗、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例句② :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答:
4、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问题。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茎壁丛垩士望壹。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酬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上邪!
2.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束全文,试谈谈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3.你从吕蒙的变化中能悟出哪些道理?
5、 在最后一节,诗人说“悄悄的我走了”,为什么要“悄悄的”?
新学高考,只做高考,新学高考自成立以来只专注高考冲刺文化课辅导,只招收高三学生,只开设高考班型,在此小编广大高考学子高考登顶,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