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艺考生文化课培训中心-艺体生文化课集训 艺体生文化课集训推荐新学高考!新学高考专注高考,只做高考。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在这里补习就图他们的小班教学,一个班上最多不超过20个学生,六个科任老师和四个班主任老师照顾十多个学生相信孩子的学习肯定能提上来的。
对于艺体生文化课集训而言,其实最大的基础薄弱,这是摆在所有艺考生面前的一个问题。小编建议在艺体生文化课集训这个期间,狠抓基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地理选择题,大家可以检验一下自己的实力!
1、 本初子午线是指()
A.赤道B.0°经线C.180°经线D.20°W经线
2、 读“东北三省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山脉的名称:
A ________ ,B ________,C________ .
(2)D为________河流,它是________两国的界河,E________ 河流F ________ 河流,是 ________ 两国的界河.
(3)K所代表的大地形区是 ________ ,此地作物熟制 ________ .
3、 美国以_______种人为主,黑种人次之,_______人是美国土著居民。在旧金山、洛杉矶和纽约有“_______”。
4、 香港与澳门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西两侧。长期以来,港澳与祖国内地一直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合珠江三角洲图,回答18~20题。
18.香港和澳门与我国哪个省相邻( )
A.福建省B.云南省C.广东省D.台湾省
19.下列关于我国内地、香港、澳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
B.澳门博彩旅游业发达
C.香港和澳门间的“港珠澳跨海大桥"的建成,更加强了两地的联系
D.内地有丰富的资源,港澳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应将香港和澳门建成大型的重工业基地
20.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合作主要是利用了祖国内地的( )
①厂房②能源③技术④资金⑤劳动力⑥日常生活消费品⑦管理经验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⑤⑥C.①②③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5、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普遍遇到的问题是()
A.能源供应不足
B.粮食供应不足
C.油料供应不足
D.肉类供应不足
6、 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君主专制篇】
材料一:如下列
(1)上图反映了秦朝创立的什么制度?它采用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
【民主探索篇】
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促成“民国”建立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为何说该事件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依法治国篇】
材料三:如下列
(3)新中国成立后,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不断推进。材料三中第一部文献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比较这两部文献,后者的新特点是什么?
材料四:
|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并明确了一定要靠法制治理国家的原则。 |
——《中国的法制建设》 | |
(4)图片反映的事件在我国民主法治进程中的意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是怎样健全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
四川艺考生文化课培训中心-艺体生文化课集训 7、 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 D、内部发生严重的叛乱
8、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时期都取得了成就。贯通苗岭大地的湘黔铁路就是在下列哪个阶段建成的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1957) B.十年经济建设时期(1957-1966)
C.文革时期(1966-1976)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9、 国际关系中,国家间往往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家关系和解决各种争端。巴黎和会和慕尼黑会议的共同点是
A.会议都被英、法、美操纵 B.促进了新的国际关系的形成
C.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 D.都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10、 决定宋金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事件是( )
A.澶渊之盟 B.南宋的建立 C.绍兴和议 D.金把都城迁到燕京
四川艺考生文化课培训中心-艺体生文化课集训 小编也从网络整理了一些艺体生文化课集训的相关攻略,希望能帮到各位考生!
艺术生的备考秘籍
教法与学法方向的指导
(1)回归历史教材本身,转变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变换历史场景,把握历史的细节。 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运用基本的史学方法进行答题,坚持论从史出。 历史概念的讲解通俗化和简单化。
(2)关注时事热点,认真分析高考的政策改革,及其政府重大的战略决策。坚持论从史出的教学原则,一份史料说一份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3)把历史概念放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进行理解。 把握教材宋体字的内在含义,加深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及其运用。 跳出历史事件本身,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从大历史的角度引导学生答题。
(4)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和阐释,意义完整。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从变化的,联系的,多样的视角看待历史现象,并分析历史现象背后出现的原因。 规范学生答题,注重历史语言的运用。总结常见题型的分析方法,形成独立的历史思维。
最后感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新学高考专注高考,祝所有的高考学子都能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