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艺考生文化课补习基地-艺体生文化课补习 艺体生文化课补习推荐新学高考!新学高考专注高考,只做高考。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新学高考的教学很不错,本来只打算给孩子补习比较差的几个科目,学校只招收全日制的,孩子又愿意补习全科,就报的全日制的,现在已经在学校学习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了。
艺体生文化课补习最核心的就是重视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小编今天整理了一套地理基础知识试题,结合答案,看看自己的正确率有多少吧!
1、 下列四幅民居邮票下面,反映我国江南水乡特点的是()
2、 读“中东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中东地处“五海三洲之地”,其中“五海”指的是里海、_________海、地中海、红海和_________海;沟通红海与地中海的运河属于_________(国家),该国以盛产_________(农作物)著称,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2)本区被称为“世界石油宝库”,其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及其沿岸地区,该地区石油主要由_________海峡输往西欧、日本和__________(国家)。
(3)本区气候炎热干燥,淡水资源缺乏,__________(国家)的节水农业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3、 北京时间1月5日20点,小红在哈尔滨给在纽约的父亲打电话,表达正确的是
A爸爸,晚上好!注意防寒!B爸爸,早上好!注意防暑!
C爸爸,晚上好!注意防暑!D爸爸,早上好!注意防寒!
4、 到5月31日,甲型H1N1流感疫情已经造成99人死亡,15000多人感染,遍及全世界54个国家。据此回答问题
此次甲型H1N1流感疫情起源于墨西哥,它是下面哪个大洲的国家
A.欧洲B.亚洲C.南美洲D.北美洲
5、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
A.农业B.工业C.交通运输业D.旅游业
6、 面对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人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巨变的生存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背景链接:l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年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背景链接:20世纪30年代,日本加速对外扩张,发动了侵华战争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康有为”领导了哪一场变法?写出该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
(2)材料一中的“孙中山”领导了哪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场革命引起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举一例)
(3)材料二中国共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年事变后发表的?依据材料概括国共两党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国共两党英勇抗日的战例。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探求生存之路的过程中领导力量变化的特点。
巴中艺考生文化课补习基地-艺体生文化课补习 7、 阅读下列材料: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孙中山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选举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制定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这一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谁统治的时候正式诞生?
(3)这种制度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事业有什么影响?
8、 确定学习主题、归纳知识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以下四个人物中不能归入“反抗压迫 寻找自由”一类的代表人物是:
A.哥伦布 B.美国国父 C.“拉丁美洲解放者” D.章西女王
9、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的出现主要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哪个领域的重大突破
A.原子能技术 B.计算机网络技术 C.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
10、 图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图片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如果要找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你会选择的图片是 ( )
A.“一大”会址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遵义会议
巴中艺考生文化课补习基地-艺体生文化课补习 小编也从网络整理了一些艺体生文化课补习的相关攻略,希望能帮到各位考生!
艺考生该如何跟进文化课
文综:梳理脉络,紧抓社会热点
对于文综的复习,要多研究近三年来的高考政治试题并从高频考点中寻找命题规律。政治科目的复习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政治考试每年都以最新时事政治作为背景材料,十九大、雄安新区、全面二孩、房地产管控等均是考生应注意的高频考点。
大纲中对于考生地理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尤为突出,考生要学会从地理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入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分析说明各地理要素之 间的内在联 系。以图示材料作为载体提供信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是近年来地理试题命题的重要形式。考生要以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地图为载体,以热点问 题为切入口,多角度展开综合分析评价。
在历史学科的复习中,要高度重视边角知识,在开放性试题中,要以公认的史学观评判事物,在老师指导下养成以史为据、论从史出的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方法,以史鉴今。
最后感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新学高考专注高考,祝所有的高考学子都能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