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县高考复读学校报名后能退吗 全托辅导中心收费,2023年高考没考好,没有被心仪的大学录取,很多考生又担心高考改革政策变了,复习不了,那么2023高考失利,2023继续高考有影响吗?没有!
高考辅导复读的哪个好
复读是好事,因为选择复读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是命运改变得好不好,跟高考复读学校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帮助决定高考复读的考生和家长正确选择高考复读学校,我们将从办学经验、复读成绩、师资力量、学校环境设施、学校管理水平等方面对广州高考复读的学校进行一次大比拼。
一、办学经验 多年开办复读班的丰富经验,无论是对复读生的心理辅导、还是教学安排、学习管理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多年的经验,使得复读学校在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学校管理等积淀宝贵财富,这些经验和财富是提升复读班质量的基本保证。
在广州复读市场上,历史最久的当属卓越高四和高山,他们都是拥有着十多年的办学经验。
高山学校的张惠校长的多年复读及高考辅导管理理念和经验让人敬佩,近年来,我们经常在街上穿梭的公交车身上看到了高山复读学校的广告身影,这也让高山“从不做广告”就能招生的神话趋于终结。
卓越高四的唐校长、林校长等管理层都对高考有较深的研究,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以及较深的功底,经常成为各大报纸、电视、网络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这让卓越高四在媒体亮相的机会与频率也越来越多。
华兴复读学校以及华科复读学校都是在2002年开办的,虽然对比前两间学校的办学历史相对较短,但是办学经验也相当丰富。
二、复读成绩 要看复读学校的实力,当然免不了提及其办学成绩。
说直白了就是看学生通过一年复读后所取得的高考成绩。
高考成绩是对一个复读学校最好的评价,毕竟事实胜于雄辩!要看这个学校靠不靠谱,还是得看这所复读学校有多少成功的学生案例。
高山复读学校今年高考成绩与往年差不多,但今年广州高考复读状元并不是由高山复读学校培养,高山今年最高分的理科学生为634分,最高分的文科学生最高分为638分。
卓越高四今年高考成绩相当不错,吴东乐同学以652分,问鼎2023高考广州复读总分状元;苏卫泉同学以646分,位列2023高考广州复读总分第二名。
据悉,卓越高四已经连续7年高考本科率位居广东省同类学校第一;共培养6届广州高考复读总分状元! 华兴复读学校的郭嘉熙同学同样以总分646分位居广州市高考复读总分第二名,至于其余学生的分数情况,还没有得到官方明确的信息公布。
三、师资力量 看教师队伍,不一定都是要特教,但必须教师结构合理、师德高尚。
优秀的教师团队是高考成功的保证,复读学校教师队伍最好是由全职老师和在名校一线任教的兼职教师共同组成。

高考复读需要扣30分吗
不需要。
复读生和应届生考试没什么不同,只是最后选择专业的时候有些区别,不是提前批没有,免费师范的提前批可以报考,只是国防生和军校报不了。
复读生多一次高考经验,别的和应届生差不多;心态方面,复习生压力更大,应届生更容易超常发挥;专业复读生部分受限制;复读生不能考军校。
为何高考复读需谨慎
去年高考结束后,就曾报道,在浙江省新高考政策下,“冷”了几年的高复市场有回暖之势,越来越多的高分考生选择再战一年。
今年,这种趋势越发明显。
目前了解到选择复读的考生,分数最高的为662分。
这个成绩,若是报考浙大这一档次的重点大学,都是妥妥的。
“高复市场复苏是从去年开始的,尤其是来复读的高分考生,一下子多起来,今年比去年还要多。
”某高复学校负责人说。
提起高复,人们并不陌生,不少过来人更是感慨万千,不无戏谑地称之为“高四”也可以衍生出“高五”“高六”……。
关于要不要高复,历来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有人通过高复改变了命运,还在高复岁月磨炼了自己,甚至发出“没有经历过高复是人生的一大缺憾”;也有人不仅没能提高分数,还在重压之下濒临“崩溃”,痛斥高复纯粹是在浪费时间……换言之,高复有利也有弊,需要考生理性权衡,综合考量。
通常情况下,有没有学习潜力和良好心态是我的评判标准。
简而言之,对于原先没怎么努力和心态较好的学生,我会支持他她再奋战一年。
反之,已经很努力依然没考好的,高复一年,恐怕也不会有明显提升。
尤其是因心态不好而发挥失常者,高复会带来更重的压力,更需慎重。
至于新高考政策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两年有效,这种所谓给高复带来“利好”,从来就没有纳入我考量的范围。
有保底成绩,无后顾之忧,又能向更高分数冲刺,看起来似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复读风险,实则效果不彰。
尤其是高分考生,既然选择高复,一心就冲着名校而去,要求自然很高。
具体而言,选考科目除了考97分以上者,恐怕都不会善罢甘休,该花的时间照样花,又怎会无后顾之忧?事实上,新高考在浙江全面推行之后,笔者所在学校就不乏有高复之后成绩不升反降的事例,“保底”之说其实并不具多少可信度。
因此,如果过于渲染新高考政策下复读风险降低,令人怀疑是否别有用心。
总之,要不要继续读“高四”,考生需慎重。尤其是那些一心冲名校的高分考生,本已在百尺竿头,要想更进一步,殊为不易。与其热衷于名校,不如反过来想想花费一年的时间是否值得。如果依然与名校失之交臂,又当如何?现在的学生,只要能力较强者,基本上都要继续考研或者出国深造,一味在“高四”拼命搞应试,为何不考虑尽早到高校深造?孰是孰非,值得权衡。“社会上对名校认可度高,本科就读名校在就业上更占优势,这也是高分学生选择高复的外部原因。”如果不是出于成绩存在提升空间的考量,而是被这种外部因素绑架,为了名校而名校,如此急功近利,恐怕更会得不偿失。。